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09的文章

Canon EOS 5 雅痞紀事

這個年代,還有多少人在玩底片?我想相對於數位族群來說應該不會太多,但數量應該也不會太少,畢竟底片沖印店還沒有絕跡。在數位相機的戰國年代玩底片,特立獨行的表現,不再是工具技藝上的卓越,而是種品味的展現。這個年代,我們會用雅痞(yuppie)來形容這群人。原本就沒數位相機玩的痞子淞,自表姊夫那邊獲得一台Canon EOS 5之後,再加上穩定的經濟基礎,似乎將化身成為雅痞淞。 所謂的雅痞(yuppie = young urban professional),指的是三、四十歲左右,住在大城市,具有高學歷和高社會地位的知識份子(少則有大學文憑,多則有三、四個博士學位)。他們除了擁有專業知識技能外,還喜歡展現他們在非專業領域的知識,而且通常都很稀奇古怪。 能夠被稱為雅痞,最重要的是他們利用經濟基礎穩定的實力,來追求品味生活。而這所謂的「品味生活」,可從他們的食衣住行育樂中見微知著。一篇報導指出,英國人的辦公室雅痞族應該至少擁有社交專用手機,在辦公室吃壽司、有機沙拉和生魚片,並且另外花錢買高級咖啡,而不是居就於公司提供的免費飲料[1]。一位網友提到雅痞們有著喜歡高質感非反射平滑物品的戀物癖[2]。另一位網友則說雅痞們有著獨特的個人品味與風格,在在都要求高品質的享受,雅痞族人重視行頭,通常選擇時尚的品牌,重點要有質感......[3]。 --- 雅痞說 - 荒島獨居 雅痞淞不虧是即將晉升為「雅痞」的人士:她擁有N隻手機、在工廠吃甲魚(鱉)、在辦公室喝啤酒、不屑轎車而要坐貨車、在寒流來時穿短袖、穿作業服處理文書工作、寧願為了DVD Player放棄相機。她的生活品味確實相當獨特,也在變化快速的競爭環境中打拼著,只差工作的地方不是繁忙的大都市,卻在大都市間輾轉。拿到Canon EOS 5後,雅痞淞又多了一項獨特的「精品」。 Canon EOS 5確實是好相機,要不是因為雅痞淞近期不會回台灣,我也沒機會用到。不過原本是Nikon系列的使用者,突然拿到Canon的機器卻不太會使用,雖然已經拍了兩捲底片,有些地方還是搞不清楚。讓我最困擾的,就是N家和C家鏡頭上相反方向的變焦環。一個是順時針,另一個則是逆時針,讓我到現在還經常卡住。 眼球對焦似乎是Canon EOS 5的特色,聽說是第一代的設計,五個水平對焦點可以依據視線的不同而轉換。不過,這種設計對於眼鏡族群來說一點都不好用,搞到最後還是手

咖啡的誤讀

談論咖啡以及咖啡文化的書籍,都不免對咖啡的起源作一番論述,不僅要確立咖啡的歷史脈絡,更重要的是讓這個脈絡合理化,讓這個咖啡傳說有憑有據。這項工作便落到文獻的考古上頭。追尋咖啡的起源,幾乎等同尋找咖啡文字的蹤跡。 最近閱讀了幾本論述咖啡文化的書籍,儘管有些許出入,都將發源地指向十五、十六世紀的阿拉伯與衣索比亞一帶。幾乎沒有人懷疑過這種說法,因為文獻所記載的就是這樣,你所能找到的文字記載就只有如此而已。或者你可以說,這是西方文獻所能找到的文字記載,因為這些地區是最為鄰近歐陸的區域。由於氣候的關係,歐洲確實不會是咖啡的起源地,但是卻不能排除其他熱帶地區有過咖啡樹的可能性,就如同Nassim Taleb所指出的「黑天鵝問題」(Black Swan Problem)。 這個詞彙出於十八世紀的蘇格蘭哲學家休謨(David Hume)。他以黑天鵝為例子,說明僅憑藉觀察結果來歸納推則,根本無法行得通。根據後人所稱的「休謨問題」(Hume's Problem of Induction),休謨問道:我們要看到多少隻白天鵝才能推論,世界上沒有黑天鵝、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數百隻?還是數千隻?我們實在不知道。(休謨所謂的「黑天鵝」並不是假設的比方:在發現澳洲之前,大家都以為世界上只有白天鵝。直到看見第一隻黑天鵝,人們才破除此成見。) ---《 長尾理論 》, p. 156 然而我們還是一窩蜂地投向阿拉伯與衣索比亞的懷抱。我們總習慣要有個依據、有個基礎,讓接下來的故事能有個根據。卻往往忽略了「許多咖啡都因為矛盾及文字誤用,而衍生至今人們所熟悉的名稱」[1]。 並不是每個地方都使用「咖啡」這個字眼,有些用quawa(酒)、甚至用茶,以及其他詭異的稱謂來稱呼「咖啡」這個東西。同時,由於文字的模糊記載,甚至無法確定這些像是「咖啡」的東西就是現在我們稱的「咖啡」。在這邊,咖啡似乎不是植物學上分類的物種,只是口語上的稱謂,只是文獻上的閱讀。 『一切閱讀,都是誤讀!』 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以一本名為《 誤讀 》的小書,展開了風趣且精彩的「誤導」。或許用「諷刺」會更加妥當,艾可在書中戲弄了原作,以扭曲的觀點重新組合素材,讓《 誤讀 》中的各個小篇章都精彩萬分。 作者、讀者與文本之間,向來有著極其微妙的關係。在現代文學理論裡,『誤讀』(misreading)是一種創造性的校正,每一個

色彩的敘事

最近我一直不知道該如何去訴說一個咖啡的故事。故事可以有很多的訴說方式,最常見的是由「很久很久以前......」開始的。這樣的手法,每個人都一樣。用到咖啡上,幾乎所有的人都從「很久很久以前」的牧童開始說起,即使有人懷疑這個起源,卻也不免俗地將牧童傳奇納為「可能」的途徑之一。說到頭來,他們不過是在追尋文字的蹤跡,而文字之外,則是蠻荒未開化的世界,那邊不管發生什麼事,都和這個世界沒有關係。這就是咖啡故事的起源,這種起源隨著不斷的閱讀,也在我腦中逐漸被構築出來。直到在文獻中看到Starbucks對「地、水、火、風」四大元素的應用,我開始有了另一個想法。 Starbucks的創意小組將「地、火、水、風」(刻意調整了順序而與習慣用法不同)四大元素,詮釋為咖啡製作的四大階段:栽種、烘焙、濾泡、香氣(earth to grow, fire to roast, water to brew, and air to aroma),衍生出四種不同的設計風格。「栽培風」以綠色系為主調,「烘焙風」融合深紅、暗褐色系,「濾泡風」以藍色代表水、褐色代表咖啡,「香氣風」利用淺淺的黃、白和綠色來詮釋咖啡香。Starbucks所屬的各個門市便是依其所處的地理環境,挑選適合該門市的元素進行內部空間的營造[1]。Starbucks的店面,就由這四大元素衍生的色系,說起了它們的咖啡故事。 或許是我心中對於「地、水、火、風」自有一套中國式的詮釋,以致於Starbucks版本的詮釋看起來就怪怪的。也或許是中國人對於「四」較為敏感,所以比起四大元素,我們更喜歡用「五行」;與其討論四個階段,我們更喜歡加上第五個階段,以呼應「眼、耳、鼻、舌、身」的五感,甚至再加上無法描述的第六感,配合《心經》當中難以說明的「意」。這麼說起來,區分顏色、區分階段就不單是個分類的問題,更是個哲學問題,因為在這些類別中間,還存在著許多沒辦法歸類的中介迷離(liminality)。色彩也是一樣,幾個簡單的顏色彼此交疊,在色彩碰觸的邊界,就會產生許多的顏色變化。 談到顏色,就上我想起很久以前看過的一部電影《 英雄 》。電影《 英雄 》的導演是張藝謀,就算你沒看過他的電影,也該見過他在2008北京奧運開幕的表現,用水墨畫以及捲軸的概念,把中國說不清的悠久歷史,以暈染、轉動的方式展演出來。在意念上,已然超越文藝復興時期對於理性、進步的訴求,回過頭來

例行「工」事 House Cleaning

自己一個人住總是比較隨性,很多小地方只要自己看得過去,也就不會刻意花心思整理。不過地板這個東西,每天總要踩過許多遍,散落各處的灰塵以及不時飄落的頭髮,隨著腳掌的移動而到處撒播。短時間還沒什麼感覺,時間一長,累積的數量多了,連自己都覺得厭煩。每個禮拜,我至少會挑一天,好好處理一下這些可惡的傢伙。 一個禮拜很快就過去了,又到了例行打掃的時間。向來都不喜歡例行公事的我,總得想辦法讓這件事情變得好玩,變得不太一樣,做起來也比較有成就感。大概是腦袋被天上掉來的一隻筆砸到,突然覺得用Time Lapse來記錄,應該可以看到自己像熱鍋上的螞蟻,在地板上到處爬來爬去。 Time Lapse的中文實在不好翻譯,就假設各位的英文程度都不錯,不翻了。硬要解釋的話,Time Lapse就是去「玩」時間:把很長的時間濃縮在短短幾秒鐘當中,或者把短短的幾秒鐘搞得天長地久。通常我們玩的是前面那一種,高階一點的數位單眼都有內建這個功能。至於後者,除非你在刑事局鑑識科工作,再不然就是有花不完的銀子,更擁有超高速的攝影機能捕捉到像是駭客任務的子彈,否則也不好玩。有了這個想法後,馬上架起機器,把自己當作籠中的白老鼠,Action。 可惜我的Nikon D70有點年紀了,完全沒有Time Lapse的功能,只好採用比較折衷的方式。拉出一條USB連接著電腦,執行Nikon Camera Control Pro程式,把相機的控制權交給電腦去處理。一切就緒後,按下Enter鍵:開麥拉!我這個完全外行又不敬業的演員,也趕緊拿著抹布,跑到鏡頭前扮演起清潔工。 打掃的過程就這麼記錄下來。還真的像是螞蟻一樣,在小空間中不斷地跑來跑去,真是有趣。 那麼,下次要玩些什麼呢?

台北,記憶,迪化街

還沒空走訪武昌街一段七號的明星咖啡廳,倒是先去了趟迪化街探險。每逢過年時節,充斥著南北貨的迪化街總是熱鬧非凡。可是現在還沒過年,我一個人住在不能下廚的宿舍,也沒什麼可以買的,或許你會問說去那邊幹嘛,這...... 這就不得不提到亞淞王(King A-Sung)旋風式歸國交辦的任務。亞淞王此次返國,只短短停留幾天,每天都是行程滿檔。除了要赴友人的婚宴,要給親戚朋友看,還有當模特兒的拍攝行程,除了這些以外,還把表姊夫送她的Canon EOS 5送到四海相機那邊去保養。可是四海相機的老闆告訴亞淞王相機需要好好整理一番,大約需要一個星期左右,屆時她已返回遙遠的亞淞王國,索性把提貨單的連絡資訊用我的名字登記,把單據丟給我後她就回到亞淞王國去了。這一趟就是去幫她取回那台相機。 我手邊有一台Canon AE-1相機,年紀比我還大,是從我老爸那邊挖出來的,後來自己買的都是Nikon。雖然用過快門先決的Canon AE-1,全手動的Nikon FM2,也常用數位的Nikon D70,但從來沒用過半自動的機身。從四海老闆那邊接過Canon EOS 5的時候,完全不知道該怎麼開始,連相機裡面沒電池都不知道,當然也不知道怎麼開機。只好在店裡稍稍向老闆討教,付了整理維修的費用,順道買顆價格不匪的2CR5電池。 出門前我特意帶了兩捲黑白底片,準備拿到相機後馬上試拍。走出位在延平北路的四海相機,朝著北邊走,過了兩三個街區後迪化街的路標已經出現在眼前。這個時候我才把底片拿出來,試著裝到相機裡頭。底片是塞進去了,但是不開機好像不會有動作,但我已經忘了怎麼開機。果然光是看老闆的示範是不夠的。折騰了幾分鐘,幾乎把所有的按鈕都試過了,這才知道機器要怎麼開,迪化街的旅程這也才開始。 迪化街果然是個市集,儘管建築斑駁老舊,門庭前、騎樓下的遊客依舊絡繹不絕。現在的住宅公寓流行拉皮,但迪化街上的建築物卻要把皮弄皺,深怕丟失了這層古老的歷史象徵。只不過在這層古老的外表上,依舊需要現代的路燈為觀光客照亮道路。全世界大概也只有華人,才願意在漆黑的夜空下繼續叫賣。 緊臨的大稻程碼頭是台北早期的通商口岸,常有貨輪停靠。這樣的地方一定會有廟,通常是媽祖廟,用來保佑來往船隻以及船員的平安。可是附近沒看到像樣的媽祖廟,倒是有間香火鼎盛的城隍廟,只不過在這廟中,月老反而比較紅,據說相當的靈驗。這就是大稻埕霞海城隍廟的特色。佇立在香

【跟著我的閱讀腳步】廚房裡的人類學家

《 廚房裡的人類學家 》是莊祖宜的書,同時也是她的部落格。在這個部落格年代,有誰會去買一本部落格文章集結的出版品?這個人好像就是我。既然在網路上就可以看到全文,為什麼還要刻意花錢去買呢?這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如果沒什麼特別的原因,可能會說就是喜歡拿著書在手上翻的感覺吧!可是翻開《 廚房裡的人類學家 》,卻被裡頭的內容吸引住,不知不覺地一頁頁翻下去,不小心就看完了。翻完後依然意猶未盡,馬上上網搜尋「廚房裡的人類學家」部落格,繼續閱讀出版後的發展。 最近接觸到的訊息好像都和「吃」脫離不了關係,像是剛寫完心得的《 糧食戰爭 》,剛看完的電影《美味關係》(Julie & Julia),就連朋友丟給我的噗浪訊息,都和食物有關係。看著這些文字,腦中不斷浮現各種食物的香氣,耳朵旁也響起廚房裡煎炒煮炸的聲響,就連眼光也不停聚焦在那些食物的影像上。對於平常只能吃便當、學生餐廳的窮學生,這些描述讓我懷有無限的憧憬,也令我有股想要下廚的衝動。真希望書桌旁就有一個爐灶,流理台上擺滿各式新鮮素材,隨時可以捲起衣袖,在簡單的調理後大快朵頤一番。 儘管《 廚房裡的人類學家 》並不是一本專門書寫美食的書,卻能引誘人們的食慾。看了之後,可能再也不理會膽固醇、卡路里,也不顧體重的攀升,對於那些加熱食品更是嗤之以鼻,就是要吃到好食物。用莊祖宜自己的話來說,這本書其實是部人類學民族誌,是廚房裡的田野筆記。她所從事的,則是種文化人類學的田野調查。 文化類學聽起來很艱深,但說穿了只是去試著了解一個特定的族群是如何生活的----他們有什麼傳統的價值觀?他們關心什麼、流行什麼,又煩惱什麼?他們如何把自己的身分與其他的族群文化做區分?面對大環境的轉變他們如何應對? 這類問題通常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問卷與抽樣訪問或許可以抓到一些大方向,但要真正了解一個族群文化的生活習慣,價值思考與內在邏輯,人類學者們認為唯一的方法就是親身長期融入研究對象的生活,一邊參與日常生活,一邊留意周遭的人事物,還要不時的反省自己的言行思考是否因為這些活動而有所改變。 ---《 廚房裡的人類學家 》, p. 35 人文研究所重視的是過程,研究的結論在過程的推導中已經可以預見,和所謂的「科學」論文重視研究結果的取徑相當不同。這令我想起了最近剛讀過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張小虹在〈斷章取義〉文中試圖去指出的。 人文研究真正迷人的地方,不在於這

【跟著我的閱讀腳步】武昌街一段七號:他和明星咖啡廳的故事

一杯咖啡裡,沁開的不只是香氣而已,而是藉由文字轉化讓更多的讀者分享受益。 -- p. 139 對於《 武昌街一段七號 》的印象,早在我與這部小書的邂逅之前就已形成。在書本封面,林懷民說「明星是六、七○年代台灣文學的搖籃,有如巴黎河左岸的Café,這本書像鏡子,照應了歷史,文學與政治。」黃春明也說,「明星在那個年代,就像文化林木中的一棵喬木,它庇蔭過許多作家和藝文界的人士。我就棲息在明星下蛋的,如果沒有那裡的空間、桌椅和更重要的人情,可能就寫不出東西來。」可是,沒有參與那段歷史的我,對於明星的印象卻是許舜英指出的「包裝紙」。為了確定腦袋的記憶沒有問題,我又把那本書翻了出來。##ReadMore## 而我最欣賞的是他們的麵包全部都用白色的棉紙包起來,像是在精品店買衣服的時候包裝的棉紙一樣,當奶油沾到紙張時,在白紙上面會透出油花的印子。我很喜歡用紙張當作包裝食物的材料,就像很久以前買小吃的時候,不適用塑膠袋,適用一種黃色的紙袋,我一直很喜歡這種材料,這是一種日常生活裡最好的包裝方式。用紙張作為包裝的素材,會讓麵包還保持一種溼度。紙是很天然的材質,它就應該要和麵包放在一起,光是這一點我就太喜歡明星西點麵包了。 ---《 我不是一本型錄(全解剖別冊) 》, p. 88 當然《 武昌街一段七號 》和許舜英的切入方式全然不同,它不是本介紹產品的型錄,而是「明星咖啡廳」老闆簡錦錐的自白。然而,開頭一九三九年上海租界的時代背景,卻讓我感受到最近吹的一九四九風,不禁將這部書與龍應台的《 大江大海 》開始做比較。此時的腦袋馬上浮出一個念頭,如果沒看過龍應台的《 大江大海 》,或許會覺得這部書很感人。但顯然,這位撰文人的寫作方式和龍應台有極大的差異。那麼,這部書該怎麼看才有意思呢? 繼續往下讀,這樣的想法也逐漸地煙消雲散。龍應台的《 大江大海 》蒐羅了龐大的史料,做了無數的採訪,足跡遍佈整個東亞。相較之下,《 武昌街一段七號 》卻只能算是老闆的口述歷史,隨著時間推移,說著咖啡廳裡的人來人往。《 大江大海 》展現了大規模遷移的磅礡氣勢,「明星咖啡廳」則佇立在台北街頭,看著來來去去的人潮。日本人走了,俄國人來了,美國人來了,又走了,國民黨來了,作家來了,警備總部也來了,又走了,作家走了,股票族來了,時間過去了,咖啡廳也走了。在城隍廟對面的咖啡廳,就這麼看著一批批的人來來去去,見證著台北的歷史。

【跟著我的閱讀腳步】糧食戰爭:市場、權力以及世界食物體系的隱形之戰

Themselves - Roman Is As Roman Does from anticon. on Vimeo . 拉吉.怕特爾(Raj Patel)的《 糧食戰爭 》由食物體系的觀點出發,刻意呈現出世界食物體系的不均等發展,藉此來喚醒大眾對(貧窮)農村及農民的重視。 從社會的觀點來看,拉吉指出的食物世界,就像是馬克斯(Marx)對於工業革命之後資本階級的批評,更像是毛澤東所領導的農民革命。在拉吉所稱的現代食物體系中,農民一直都是被壓榨的下層階級。他們雖然是糧食市場的供應者,但這個食物體系卻不總是照著經濟上的供需法則進行。生產過剩,價格當然不好;但是生產太少,價格也不會好。造就此種後果的成因很複雜,不過也可簡單的說,那就是生產與消費間的那道神祕過程,只有資本家才擁有看穿神祕符碼的眼光,因為只有他們才知道遊戲是怎麼玩的。這樣的論點,可以在許多人的閱讀心得中看到。然而,這本書讓我感興趣,也是由我這種背景可以深入探究的,應該是第九章所反省的一個問題:「我們的口味是如何形成的?」 拉吉指出,我們的口味其實不是憑著自由意志所選擇的結果,而是被食物體系操縱的,是被糧食貿易商、食品加工業者所掌控的,真正能夠憑著自由意志來選擇食物的,大概只有那些糧食貿易業者的老闆而已。就經濟、商業控制的面向來看,這似乎是個合理的解釋,畢竟窮人只能買到有限的食物類別。但口味的形成就只有這樣嗎? 聰明的讀者當然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口味或飲食習慣的形成,其實與文化、社會、甚至空間有關。《 糧食戰爭 》書中提到的「電視餐」,或許是個絕佳的例子。拉吉分析了1980至2003年英國電視用電激增量,以及熱門電視節目(影集或世界盃)的關連性,並探討背後的原因。他提到: 晚間五點到七點之間,是英國國家電力公司的尖峰供電時段,輸電量高達六百億瓦特以上。為了確保供電量足夠,電力公司會記錄消費者的需求量。最讓配電所感到頭痛的是「電視尖峰」,也就是熱門電視節目廣告時間或播畢之後,電力需求遽增的時段。這時候,觀眾會起身去泡茶,煮水所需的電力使電力需求同時間大幅增加。「電視尖峰」反映了生理需求(口渴)、文化特色(如第四章所說,茶是典型的英國飲料),還有住家的空間配置(電視在客廳,茶壺在廚房),顯然也反映了一種社會現象:一大批人同時間收看同一節目。 --- 《 糧食戰爭 》, p.

Oba-Mao T-shirt

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前陣子的中國訪問,讓全世界的媒體都政治新聞的角度嚴陣以待。可是中國有批年輕人不搞政治,卻大玩拼貼遊戲,讓歐巴馬穿上了解放軍的衣服,也在文字與聲音上重新組合,成就了奧巴毛(Oba-Mao)。泰半的評論者都偏向政治解讀,認為這樣的做法會冒犯歐巴馬。當歐巴馬來到上海時,這種印有歐巴馬穿著毛澤東服飾圖樣的T恤,自然被下令禁賣。 奧巴毛(Oba-Mao)T恤究竟有多紅,CNN的記著指著那件T恤說道,「這是每個人都在討論的T恤,畫的是歐巴馬穿著毛澤東相當有名的中國共產黨服裝,背後寫的是『歐巴.毛』(Oba-Mao)」。她才說完沒多久,馬上就被請到公安招待外賓的拘留所,在裡頭享受了兩個鐘頭的閒暇。大陸當局顯然很擔心這樣的T恤會冒犯到歐巴馬。但有趣的是,大陸的中央電視台(CCTV)卻還在宣傳奧巴毛T恤,在標題寫出 Obama T-shirt is sold in Beijing 。 A picture in a t-shirt featuring US President Barack Obama's face replacing China's former leader Mao Zedong's face in an iconic imag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and Red Army, on sale in Beijing, October 30, 2009. The shirt is call "Oba Mao." ---CCTV, Obama T-shirt is sold in Beijing 究竟需不需要用政治意圖來看待,或許我們可以從詹明信(Fredric Jameson)所講的兩種模仿形式來看待,也就是戲仿(parody)和拼貼(pastiche)。「戲仿是一種對具有獨特風格原型的佔用及嘲弄,「戲仿的整體效果畢竟是——無論是出於共鳴或帶有惡意——使這些文體風格的私有特性,以及有違人們常態說寫方式的消極與怪異成為笑料」[1];有點「打著紅旗反紅旗」的味道。反之, 拼貼(pastiche),就像是戲仿(parody),是對一種特殊、獨特、特別形態的模仿,是穿戴著語言的面具,以死亡的語言訴說著。但拼貼是這種擬態(mimicry)的中立實踐,沒有戲仿中隱而不

啊~嘴巴張開~拔智齒

每次到牙醫診所,在看到牙醫師前總會聽到電鑽高速的孜孜叫聲,有時還會伴隨著小孩子的哭鬧聲。過沒多久,就會看到一個人托著下巴無力的走出來。無論是小朋友,或是在外頭堂堂七尺的男子漢,似乎很少有例外。牙醫就是個那麼恐怖的存在! 如果可以的話,我實在不想去拜訪他們。可惜我平常沒有好好保養牙齒,滿口爛牙的我有陣子不得不經常造訪牙醫診所。要證據的話,上面那張照片應該夠明顯了。又是牙套、又是補丁的,根本就像是用來形容貴州的「地無三里平」那般的「牙無三顆正」。偏偏連智齒也長得不正,下面的兩顆都是水平的,左邊那顆還冒了出來。 事實上,那顆智齒已經冒出來很久了,只是被我刻意忽略。只要它不搞怪,沒有蛀掉,暫時留著也不會怎麼樣。然而實際狀況總是和你的期望有出入。每當壓力大的時候,那個部位就會隱隱作痛。倒也不是痛到受不了,但在壓力大時只要一點不順心就覺得相當惱人。那顆智齒就扮演著那個討人厭的角色,趕也趕不走。 上禮拜,趁著最近不大需要說話時,終於下定決心去把智齒拔掉。因為上次看牙醫過後也半年了,先到附近的牙醫診所檢查,順便問問那顆智齒能不能在診所拔。其實我心裡有數,這種水平智齒應該要到醫院去才有辦法解決,診所的牙醫師也是這麼說。但令我意外的是,他看過後很和藹、親切地說道,去拔牙前要吃些東西,得要有力氣才行,看起來會要受點罪。這句話聽起來還滿窩心的,可是怎麼一直感覺怪怪的。要受點罪這點我可以接受,那叫我多吃些東西,難不成是我看起來一臉憔悴? 總之,聽完診所牙醫的意見後,回家馬上上網掛台大醫院的牙醫。對於要掛哪個醫師,我一點概念都沒有,總之不要是實習醫師就可以了,剩下的就是我可以配合的時間。好不容易挑了個禮拜四下午預約,沒想到過十分鐘再進去就額滿了,還好沒有太過猶豫。 於是禮拜四,依預約時間到了台大醫院。一如往常,踏進醫院裡面後馬上迷路。雖然有很多指標,但我還是花了一些力氣才找到報到和看病的地方。於是,開始了下午漫長的等待。 大醫院沒辦法像診所一樣預約準確的時間,只能約上午或下午。早預料到這種狀況,所以準備了一本書過去翻,但翻沒兩三頁就輪到我了。因為沒在台大醫院看過牙醫,所以在表明要拔智齒後,先讓我去照了全齒的X光,回過頭來再看要怎麼處理。 拔這種水平智齒似乎是個小手術。牙醫師開始跟我解釋各種拔智齒可能會產生的狀況,像是可能會碰到神經,而造成拔牙部位腫脹不適。這樣的症狀有人幾天後就會消失,但有些人

【跟著我的閱讀腳步】台灣魅力農村:作家攝影家知性之旅

政府出版品通常都不好看,這本《台灣魅力農村》也沒讓我失望,的確不是很好看。特別在看完許舜英那本《我不是一本型錄之後》,感受更是強烈。副標雖然是「作家攝影家知性之旅」,可是裡頭的文字大多是平鋪直敘的記敘文體,攝影作品也沒有真的能夠展現農村魅力,多是些牌坊、社區角落的記錄照片,而沒有將魅力的氛圍給營造出來,反倒像是水保局結案報告中企圖吸引人的緒論。 或許就水保局這類的工務單位,對其在農村文化上的努力應該抱持著較為寬容的態度來看待。但是後來想一想,既然水保局試圖去做社區發展的工作,並且視為該單位的政績,那麼我們便應該用較為嚴格的角度去審視。正如出版時水保局局長吳輝龍在序中寫的,水保局要「適時的引導農村轉型,使傳統的農業轉型為休閒產業,並與觀光結合」(p. 2)。因此,透過十二個景點的採訪攝影,將這些風景優美、深具地方特色的社區介紹給大家,以展現本書欲呈現的《台灣魅力農村》。但是,魅力在哪裡? 有可能是我閱讀的不夠深入,但是網路上很多部落格展現出的農村比這本書更有魅力。粗淺的觀察之下,似乎是內容太雜亂。雖然每篇文章都只介紹一個社區,可是卻同時描寫了太多的東西,看起來就像是在做人類學調查時的田野筆記。客觀的部份確實有,但是這本書要談的是「知性之旅」,太過客觀的東西沒辦法打動人心。講得太白,反而讓人失去了想像的空間,少了種探索的趣味。 就這點,可以從前陣子相當紅的國片「海角七號」作為恆春行銷的例子來看。「海角七號」中,直接提到景點名稱的次數,用手指頭就可以算得出來,可是該片的故事卻讓人想要站在電影場景中,實際感受影片人物所經歷過的情境。這麼一來,便引起了一股恆春海角七號熱,所有的海角狂熱份子都拿著劇照,按圖索驥,進而去發掘影片中的場景,去尋找國境之南。「海角七號」並沒有刻意去凸顯所謂的地方特色,只用幾秒鐘短短帶過一個鏡頭,甚至只是個背景,如此而已。我認為,故事才是「海角七號」讓恆春蔚為一時風尚的主要因素。 關於故事的問題,我想留到另一次的討論上再進行。現在,我要進一步去說明為什麼這本書不夠好看。缺乏深度大概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還記得許舜英怎麼說國外的時尚雜誌嗎?她說: 義大利版或法國版的《Vogue》,他們的魅力在於非常有文化;當他們討論fashion時,完全是從藝術或是藝術史的角度討論。他們會引經據典地告訴 你,60年代的衣服,或是引用一大堆藝術的背景知識(art re

【跟著我的閱讀腳步】我不是一本型錄 全解剖別冊

很久之前我就讀過《 我不是一本型錄 》,那是方便攜帶閱讀、書籍氣味濃厚的25開本。當初在老闆辦公室的桌上看到,直接向她借過來翻閱,沒有收藏。這次趁著網路書店打折,加上差一點點就達到免運費的門檻,就買了一直都沒翻過、類似雜誌大小的《 我不是一本型錄(全解剖別冊) 》。今天花了點時間,再度把這本自稱不是型錄的書翻完,其實它真的就是本型錄。 我想許舜英厲害的地方,就在於能讓你掏出錢來買型錄。儘管書名叫做《 我不是一本型錄 》,但書裡面幾乎都是商店、商品的介紹,就算不是本型錄,也是生活指南。或許,這點就是《 我不是一本型錄 》存在的目的,提醒你在閱讀商品目錄之外,也能讀到生活的文化。如同許舜英在閱讀時尚雜誌時,仍然希望有東西可以讀。 義大利版或法國版的《Vogue》,他們的魅力在於非常有文化;當他們討論fashion時,完全是從藝術或是藝術史的角度討論。他們會引經據典地告訴你,60年代的衣服,或是引用一大堆藝術的背景知識(art reference)來討論style,除了很厲害的攝影之外,我更從裡面看見許多文化的背景知識。 ---《 我不是一本型錄(全解剖別冊) 》, p. 40 我想許舜應試圖要指出的,是種跨界的閱讀,或是種跨越界線的思惟。可惜我看不懂義大利文,也不懂法文,要不然我還真想弄幾本來翻翻。「跨界」其實是個很夯的字眼,而且讀十篇談論跨界的文章可能會出現十一種論點,每個人談的都不一樣。其中,出現最頻繁的複合語彙大概就是「跨界合作」。 對許順應而言,「跨界合作有兩個意義。第一個意義是不同領域創作者的合作,第二個意義是當今每一個專業人士的跨領域能力。」(p. 65)我現在沒辦法談第一點,因為我沒什麼機會和不同領域的人合作,但第二點卻是自己在努力的目標。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到只有一面之緣的謝國雄老師丟給我的一個問題。 在系所評鑑的壓力下,我好死不好在本系自評時被抽中當作訪談的學生。後來才知道,我是當天唯三在場的博士生,而博士班至少需要三個人。反正就當作進去聊聊天,只要維持「政治正確」的答案即可。當天,謝國雄就是其中一個評審委員。他問了在場的三個學生,念了博士班之後對於我們自己的領域能夠留下什麼樣的知識積累,也就是和別的科系有什麼不同,可以確立這個學科在學術上的獨特性。要不然,一直做社會研究的話,直接併到社會系即可,何必再多一個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 那時候我的回答,似乎

詐騙電話又一樁:「偽」誠品網路書店客服

被批評為作秀的反詐騙日才過了幾天,馬上就接到詐騙集團的電話。看來詐騙集團真的把那天當作公休日,經過充分休息之後繼續出發。這次我接到的電話,是冒充誠品網路書店客服人員的詐騙電話。只不過誠品的反應速度似乎比詐騙集團快了一步,在接到電話前就已經收到簡訊通知了。 提醒您誠品網路書店不會以分歧設定錯誤要求您作任何金融操作,接到詐騙電話切勿提供任何資料或至ATM進行操作,有疑問請於上班時間來電確認。 ---簡訊 說實在的,這陣子每天都坐在電腦前面,即時通幾乎保持著隨時上線的狀態,根本沒什麼人會打電話給我。況且,這幾天也沒有訂什麼需要宅配的東西,接到這種號碼不明的電話,只會讓我提高警覺而已。再說,除了貨到付款的那種之外,這邊樓下有櫃台代收,最多也只會收到簡訊通知,連電話都不會有。不過,接到這種電話之後,還是把通話的大致內容給分享出來,以免有人被詐騙集團的伎倆給騙倒。故事是這麼開始的。 這天我依舊過著糜爛的週末生活,早上睡到自然醒,中午吃了飯後繼續睡,等著晚上吃飯。因為睡得太多,沒消耗什麼卡路里,也就不急著去吃晚餐,繼續窩在電腦前穿梭在土豆網和非死不可之間消磨時間。 時間到了晚上八點多,手機突然響了起來,顯示了一個沒看過的號碼,直覺不是推銷信用卡,要不然就是詐騙集團。不過信用卡公司的推銷員應該沒那麼認真,週末還在加班,應該是詐騙集團錯不了。因為實在是太無聊,就接起來看看有什麼新花招。 一接起來,對方好像還沒反應,只讓我聽到吵雜的背景聲音。直到喂了兩三次之後,對方才說:「蘇先生嗎?」 因為沒跟人做生意,幾乎沒有人會稱呼我「蘇先生」,聽起來一整個莫名其妙。但為了讓對話能夠繼續,也只好回說,「是的!有什麼事嗎?」 於是,詐騙集團開始了對話的主要內容,開始冒充起誠品網路書店的客服人員。馬上就問我說,請問你(還不是用您,這家公司的客服也太不專業了)十月一日是不是在誠品網路書店訂了一批書,《天使遊戲》的那一批。 我的閱讀量還滿大的,幾乎每個月都會訂一批書,所以應該是有的,只是因為折扣的關係,不確定是從哪家網路書店訂的。而且《天使遊戲》才剛看完不久,確實有這本沒錯。因為平常有記帳的習慣,人也剛好在有網路的電腦旁邊,就請她稍微讓我查證一下。我猜,這時候那位詐騙集團的客服小姐應該覺得怎麼那麼倒楣。果然,在我的日誌帳和誠品網路書店的訂單中,都有這批書的資料,就回了她

【跟著我的閱讀腳步】羅安娜女王的神祕火焰

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的小說並不好讀,想寫個讀書心得就更難了。看過《玫瑰的名字》、《傅科擺》、《昨日之島》與《波多里諾》之後,對於今年剛翻譯過來的《 羅安娜女王的神祕火焰 》就更沒有抵禦能力了。儘管知道這本小說厚達496頁,比一般小說更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閱讀,還是忍不住掏出錢包買了它。 在網路上搜尋到很多文章,喜歡以《達文西密碼》的作者丹.布朗(Dan Brown)拿來和艾可做比較,或許是因為兩人都善於使用符號的緣故。但是拿現在的丹.布朗和艾可來比較,兩者運用符號的能力實在相差太多了。丹.布朗還很年輕,對他的作品還不能太早下定論,但他似乎傾向將符號當作某種記號指標(index)來運用,作為某種破案的線索;而艾可已經是世界公認的符號學大師了,他更加能夠熟練地操縱運用這些符號,加上那百科全書般的知識背景,使得艾可的作品都令人懷疑有另外的意指。這部《 羅安娜女王的神祕火焰 》也沒有讓讀者失望,讓思緒穿梭在迷霧當中。 穿梭在記憶的迷霧中, 我摸索、我追尋、我迷失了方向...... 唯有心中的那把神秘火焰, 才能引領我邁向生命最終的出口......   古書商亞姆柏發生意外後醒來,卻失去了記憶,生命中所曾經歷過的一切,都變成了一片空白。妻子建議他回到小時候成長的鄉下大宅,在那裡慢慢找回記憶。   亞姆柏的祖父也是古書商,大宅裡除了無可數計的書籍、漫畫、報章雜誌及唱片,還有亞姆柏求學時期的筆記。藉由這些文本與音樂,他逐漸在記憶的缺口裡重新拼湊出片段的人生。   有一次,亞姆柏在無意間找到了一套《羅安娜女王的神秘火焰》的漫畫,裡面的內容曾讓年少時的他悸動不已。而彷彿是羅安娜女王的指引,亞姆柏想起了年輕時 曾經暗戀的一個女孩──莉拉,更發現自己終其一生,其實在追尋的就是莉拉的臉!只是,對於一個已經活在時間之外的人來說,尋找莉拉的線索又在哪裡?...... ---博客來網路書店《 羅安娜女王的神祕火焰 》介紹 迷霧的運用實在相當高明,不僅可以用來指涉環境,同時還具備譬喻的作用。我想在台灣的讀者多少都有身在迷霧當中的經驗,隨著霧氣的濃霧改變,感官作用的範圍也會有所不同。霧氣不僅迷惑了視覺,同時也讓其他的感官模糊,及便近在咫尺,也會產生遠在天邊的錯覺。這不就是一種混沌的狀態嗎? 在閱讀學術論文時,經常會使用模糊、跨界、越界、穿透等字眼,刻意要抹去界限,去形容交互影響的混

「學藝術要從看美女開始!」姜一涵的「土地意象 鄉村美學」演講

林淵和洪通兩位都是台灣著名的素人藝術家,是完全沒有受過專業藝術訓練,渾然天成的藝術家。林淵原本是一位農民,晚年卻突然變身成為藝術家,創造了大量的石雕、刺繡與畫作。洪通則更加神奇,是個身兼漁夫與乩童身分的藝術家,他甚至還曾經被譽為「東方的畢卡索」。2009年10月16日舉辦的的「土地意象、鄉村美學」演講,高齡83歲的姜一涵老先生便從這兩位另類的「台灣之光」來談原生藝術。 事實上,當接到演講公告時,我曾經一度猶豫要不要去聽這場演講。講題很吸引我,「土地意象 鄉村美學--以林淵及洪通為例」,講的應該是台灣的鄉村樣貌與日常生活。「美學」這兩個字並不單指藝術上的美感,更是種日常生活的律動與展現。如果是這樣的話,應該可以聽到傳統鄉村社會學之外的鄉村描述。但令我擔心的是,已經八十多歲的姜一涵老先生,他的口音我能聽得懂嗎?好在去了之後,發現到我的顧慮是多餘的。這位姜老先生的中氣十足,雖有口音但不至於聽不懂,而且非常隨性。主辦單位發的講稿只是參考用的,儘管主軸是相同的,但效用不大。既然如此,底下就應該來談談這場演講聽到的東西。至於那三頁半的講稿,有興趣的話,自己寫信去臺灣鄉村社會學會要! 談到演講的收穫,硬要說的話,就是拿到了一本薄薄的《姜一涵書畫集》。在演講結束的互動時,沉不住氣的我回應了一個問題,莫名其妙地拿到這個「獎品」。我很喜歡這種類似展覽介紹的書畫集,只要價位不要太高,參觀展覽的時候往往都會隨手帶上一本,回家之後還可以細細品味。當然,除了拿得到的收穫之外,心靈上也得獲得一些東西,才不網此行。我想,最關鍵的一句話當屬「學藝術要從看美女開始!」雖然有點俏皮,但這句話果真是這場演講的核心。後面會慢慢提到,但首先還是從較為嚴肅的主題開始。 姜一涵老師對於鄉村美學那種取法自然的思考,其實和我腦袋裡面一直在轉的概念有幾分類似。他運用微分與積分的概念,指出生活就是去追求極小與極大的過程,將這極大極小的兩端合而為一後便能得到「原」,也就是平凡。如果你信基督教的話,這個「原」也就是上帝。從這樣的脈絡之下,開始了原生藝術的演講。或許我太過精簡他的說法,讓大家感受不到那個精髓,但在我的想法中,這種方式到有點像道家的說法。 這裡要特別再強調一次,我所指是「道家」!而不是道教。儘管我不反對道教,甚至還滿喜歡道教那些建醮的活動。只不過當運用道教的時候,多半流於儀式上的描述;只有在使用道家這個字眼時,才

想不出來啦!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腦袋空空坐在電腦前面會是什麼樣子?面目猙獰?披頭散髮?心平氣和的沈思?或是以各種懸梁刺股的激烈手段激勵自己?或是......?我不知道你是哪一種類型,不過我在電腦前面思索的時候,是相當不安分的! 我的創作似乎都發生在破曉時分,也就是天快亮的時候。也不知道為什麼,這段期間的腦袋會異常興奮,總會有些怪招出現。這次的創作也是在這個時間莫名其妙冒出來的! 最近不斷在寫些寫不出來的東西,說沒寫出東西倒也不是真的,只是寫出來的東西太過零散,完全沒辦法將這些片段架構出來。幾個晚上就這麼過去了,還是擠不出令自己滿意的東西。 這天的破曉時分,一如往常想不出東西,東摸摸西摸摸的結果就按到了Photo Booth,隨性地用電腦上的webcam拍了一張照片下來。當然,拍完之後要寫的東西還是寫不出來,於是又拍了一張,之後又一張、又一張、又一張。拍了幾張之後,發現那幾張照片串起來好像滿好玩的,就開始把討厭的Word關掉,開始了多媒體的工作環境。 把這十一張照片排成一列真的還滿好玩的,特別是用 Preview 一格一格放映的時候,就像在看抽格的電影一樣。乍看之下,這樣的玩法好像電視節目上經常出現的N連拍,可是我沒有特定的姿勢,只有幾個東西想不出來的畫面。既然連起來很好玩,那麼乾脆就把它弄成影片吧! 經過了大約一小時的奮戰,終於把這段短短的影片弄出來了。其實根本不需要那麼久,只是因為我對用來配音的Garageband相當陌生,摸了好久才大概知道是怎麼一回事。要不然從拍照、轉成動畫、再加上片頭片尾的文字,用 iMovie 不用十分鐘就搞定了。而這個影片的呈現,又再度證實了 Mac 內建軟體的便利性。

隨性穿、任意圍的 AnyWay Scarf

【工商服務】楊壹婷, SUStudio 首席設計師,剛發表了她第一件AnyWay Scarf設計。AnyWay Scarf展現了圍巾的全新可能,只要任意圍(Any圍)都可以隨性地穿出自我個性風格,故取名為AnyWay。 SUStudio 表示,AnyWay Scarf是台灣秋冬季最具潛力的服裝配件之一,歡迎有意廠商洽詢。 甫任 SUStudio 首席設計師的楊壹婷,目前正於東京尋求新的設計靈感。畢業於台大社會系,又於日本文化服裝學院進修的楊壹婷,為向來被時間追逐的時尚界注入了一股清新的風格。 AnyWay Scarf是楊壹婷啼聲初試的作品。善於跨界思考的她,把這樣的概念帶進AnyWay Scarf中,讓圍巾不只是圍巾,同時也是披肩和外套。「誰說圍巾只能是圍巾呢?」楊壹婷說,「我要讓大家跳脫既有的服飾框架」。 AnyWay Scarf另外一個特點,在於「任意」(any)的表現方式。風格並不會被特定的機能所侷限,相對地,會自各式各樣的機能中展現出裝飾性的效應,那就是式樣,也就是風格。AnyWay Scarf破除了單一式樣、單一功能侷限,當她設計AnyWay Scarf時,首要目的便是去凸顯圍巾的多功能性,並且各種機能上分別表現其風格式樣。因為這樣,AnyWay Scarf不管怎麼穿,「正著穿、反著穿、捲起來穿,甚至只要披著,都可以穿出有個性的造型」。 AnyWay Scarf的設計概念,讓隨性的人有了更多的服裝選擇。只要隨手一揮、隨便一捲,AnyWay Scarf本身就會以不同的視覺層次展現,徹底展現了任意圍的方便性。對於氣溫較高的台灣地區,只要搭上這麼一件AnyWay Scarf,就能玩出多樣的層次變化,而不必擔心太過悶熱。 「隨性穿、任意圍」的AnyWay Scarf想必吸引了許多女性朋友的目光,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在市面看到來自台灣設計師楊壹婷的AnyWay Scarf。 更多楊壹婷的設計,請參考: 今年的冬天,很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