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1的文章

Agri-Culture 3.0 農—文化3.0

「農—文化3.0」(Agri-Culture 3.0)這個詞在最近幾個禮拜,不斷地迴盪在我的腦袋中。來自霍桑谷農場(Hawthorne  Valley Farm)的史蒂芬.施奈德(Steffen Schneider)創了「農—文化3.0」這個詞,用來指稱人類未來將和土地,以及土地提供的食物會有更加密切的關係。他提出「農—文化3.0」的主要概念是: 務農(farming)如何在下個世代成為令人稱羨的職業?什麼造就了農文化1.0和2.0?社會對浮現中的農文化3.0有什麼訴求? How does farming become a desirable occupation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What informed the creation of Agriculture 1.0 and 2.0? What is society calling for in the emerging Agriculture 3.0? --- http://www.presencing.com/projects/agri-culture-30-emerging-paradigm

Concise's Anatomy: SWT native Toolbar (for Mac)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nge of Concise 0.1 beta is the Graphic User Interface.  It is now really "graphic."  Thanks to Joseph Wain's marvelous icons ( http://glyphish.com/ ).  Besides, what makes the Mac-like toolbar possible is the new feature of SWT (the standard widget toolkit) 3.7.  Let's see how this works.

Concise 0.1 beta released

What's NEW: Improved Graphic User Interface : Much like Mac OS X.  Much easier! Better Performance : Faster in displaying text data. Large Amount Excel Output : up to 1,000,000 records supported.  (Note: Concordance Plotter supports 5,000 plots at maximum.  Too many plots will crash Excel.)

SWT now supports Mac Application Menu (About, Preferences, and Quit)

Hooking Mac's application menu is no longer a trouble issue for SWT (standard widget toolkits) developers.  Display.getSystemMenu() is a new API returns the system-provided menu for the application.  All you have to do is comparing a MenuItem's id with various SWT.ID_* constants.  You can even change default system MenuItem's name.

「被」XX化的農舍:蘇嘉全的農舍爭議新聞分析(文字、文本分析)

在光輝的十月,除了各種百年慶祝的新聞之外,爭議最大、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新聞事件當屬蘇嘉全的農舍案。這個「農舍」事件牽扯出的,不單是政黨間的選舉角力,也不僅是豪宅與農舍的趨同與歧義,更意外地讓農業、農民的角色與認定置於一個搖擺、弔詭的模糊力場之中。當然,幾乎所有的新聞報導都將它放在政治版面,鮮少人會真正把焦點擺在農業問題上。但這則農舍案確實是個農業事件,並且是個相當後現代的農業事件。農舍案的報導跳躍在功能、法規、與主觀認定的內外之間,還夾雜了許多政黨操作在其中,加添了這則農舍案更加神祕的色彩。現在我則要運用一些文字分析的技巧,來呈現這波農舍爭議新聞的核心,並將討論的焦點放在這些「被」XX化的農舍上。

【跟著我的閱讀腳步】慢慢讀桑塔格的《論攝影》- 在柏拉圖的洞穴裡(四)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的《 論攝影 》( On Photography )〈在柏拉圖的洞穴裡〉(In Plato's Cave)進行到第四回,開始要碰觸價值判斷的問題。對桑塔格來說,慾望和道德的運作方式相當不同,運用照片來煽動慾望和運用照片來喚醒道德幾乎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

【跟著我的閱讀腳步】慢慢讀桑塔格的《論攝影》- 在柏拉圖的洞穴裡(三)

蘇珊.桑塔格的《 論攝影 》〈在柏拉圖的洞穴裡〉這一章,我們已經進行了兩回。第一次,我們直接從柏拉圖的洞穴談起,指出桑塔格企圖創造一種立基於攝影的認識論。在照片提供無懈可擊的「在場」證明外,點出了攝影師強加在照片上的詮釋,也就是「侵略性」(aggression),讓照片有了觀點與立場。上一回,在相機逐漸普遍的趨勢之下,桑塔格注意到攝影的轉變:跳脫了純粹的藝術,並開始產生社會功能,被用作社會儀式、抵禦焦慮、與權力工具。在事件、拍攝與干預的拉扯下,再次檢視這個「侵略」(invasion)的意義。

【跟著我的閱讀腳步】慢慢讀桑塔格的《論攝影》- 在柏拉圖的洞穴裡(二)

在繼續之前,我得坦承一件事情:《 論攝影 》新譯版的中文翻譯還是不夠好,最後我買了一本英文版的《 On Photography 》對照著看。相信出版社應該很高興遇到我這種讀者。經過初步的對照,新買的這本《 On Photography 》和圖書館借出來的那本,在頁數編碼上是一致的。所以,我也不需要特別去修正上一篇文章原文的頁碼。

The Making of "Make Coffee"

老實說,《Make Coffee》(做咖啡)這部小短片的想法已經在我腦子裡轉了幾個月,從住在台北宿舍的那段時間就已經開始構思。一直到前兩天,花了一個下午把所有的細節,包括大致的腳本、煮咖啡的器材、燈光、攝影,到後期的剪接,全部一口氣弄完,當做是 SUStudio 移師桃園後的第一個代表作。我得說,大部份的鏡頭並不是靈光乍現,而是在每天煮咖啡的過程中,仔細觀察咖啡機運作所得到的結論。所要拍攝的角度,以及將要拍出的成果,事實上在開始拍攝前就已經有了雛形。製作,只是將腦中的想法給體現出來。

差不多食譜 - Make Coffee 做咖啡

每天早晨,我都為自己煮上一壺咖啡。來自研磨的聲響,以及烹煮咖啡的香氣,喚醒了沈昏的腦袋。這就是咖啡的魔力。

農村裡的單車小徑:三坑子

在人口稠密的北部地區,想找到綠油油的大地相當地困難。開發至上、經濟至上、以至於都市至上的發展邏輯,普遍地深植在大眾的心裡。但在同時,許多過慣了都會生活的人又渴望著另一種不同的生活體驗——淳樸的農村生活。很幸運地,在桃園的龍潭鄉,還保留著這麼一個鄉下地方——三坑子。可貴的是,在這個地方,還有著舒適的自行車道,直接串聯台北縣市的自行車道網。

差不多食譜 - 現榨檸檬汁

我兩個禮拜前在附近的果菜行,用少少的十塊錢就買到五顆檸檬。當下覺得真是划算啊!不過呢,買了之後它們就一直維持原來的狀態,只不過擺放的位置換成家裡的冰箱。擺了兩個禮拜,有一個檸檬的表皮已經開始出現不正常的狀況 (請自行想像) ,該是時候處理一下,否則就只能夠很奢侈的丟掉。苦思三秒鐘之後,我決定做現榨的檸檬汁。

【跟著我的閱讀腳步】慢慢讀桑塔格的《論攝影》- 在柏拉圖的洞穴裡(一)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 論攝影 》( On Photography )這本書幾乎被所有的影像課程指定為必要的閱讀材料,可稱得上是一部經典作品。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有繁體與簡體的中文譯本。無奈這兩個版本似乎都有 滿多的問題 存在,讓人在各大翻譯論壇中不斷指出來。在這裡,我要和大家一起讀的《 論攝影 》,是麥田2010年的新譯本。當然,手邊也有圖書館借來1977年 On Photography 的英文版,如果中文真的太詭異,可以拿來對照著看。但是這次我們換個方式,不要一口氣讀完整本書,而是一部分一部份細細來讀,希望能想得多一點,讀得更深一點。換個說法,這次會讀得非常非常地慢。現在就讓我們開始第一章<在柏拉圖的洞穴裡>(In Plato's Cave)。

差不多食譜 - 酪梨牛奶

看著冰箱裡頭快要爛掉的酪梨,總覺得浪費食物會遭天譴,必須要想個辦法把它給吃掉。偏偏酪梨不像我們習慣的水果,沒有甜味,去了皮直接吃,那味道也讓你吞不下去。這麼一來,只好想個簡單的料理方法把它弄成吃得下去的樣子。稍微在網路上搜尋了一下,最簡單的大概就是打成酪梨牛奶。剛好冰箱裡還剩半罐牛奶,也找到塵封已久的果汁機,就是酪梨牛奶了!

A Java De-flicker Class based on Donald Graft's idea

Since QuickTime for Java has been depreciated in year 2009, and JMF (Java Media Framework) has to call for external library, there is a need to search alternative way assembling Jpeg images into a QuickTime movie.  I know Time Lapse Assembler has done a excellent job at this under Mac OS X, and it is free.  But Time Lapse Assembler fails to deal with the flickering problem commonly seen in Time-Lapse videos.  As a result, I have to find a pure-java way to write QuickTime file, and to deal with the flickering problem under Mac OS X. Werner Randelshofer's Blog has a good solution writing QuickTime movies.  All I need to do myself is de-flickering.  Again, open-source resources help a lot.  Donald Graft kindly provides his source code of Deflicker Filter for VirtualDub .  We can learn his algorithm from the code. Graft's deflicker was written in C++.  However, what I need is Java.  So I re-write part of Graft's deflicker.  (Sorry, I still have no idea about the soften

Starry, Starry Dawn:颱風來臨前的黎明

這兩天,在我經常看頭條新聞的 Yahoo! Taiwan 和 Yahoo! US ,不約而同地將暴風的威脅擺在最顯著的位置。在大西洋西邊,美國東岸正遭受颶風Irene的肆虐;在太平洋的西邊,臺灣則準備接受南瑪都颱風的洗禮。這應該會是今年第一個「正式」襲擊臺灣本島的颱風,也是我搬到這個地方後即將經歷的第一個颱風,相當值得開瓶酒來慶祝。更值得開心的,是能夠在城市裡看到星空。就在南瑪都來臨的前一個清晨!

我的部落格圖像

昨天半夜在找尋 Gephi 的一些使用方法時,不經意搜尋到MostlyMaths裡頭一篇部落格文章 Using Gephi to visualize keywords and landing pages from Google Analytics ,用 Gephi 讓你的部落格以圖像化的方式呈現搜尋的關鍵字與到達頁面。當然,這得要搭配Google Analytics在後台蒐集的資料才行。

發霉的鏡頭 Moldy Lens

就在威淞開始闖蕩天涯的前一天,她從樓上拿出一個鏡頭問說:「老哥!這顆鏡頭是不是發霉了?」我扭下保護鏡,把鏡頭朝向光源,調整焦距,皺著眉頭說:「沒錯!發霉了!還滿嚴重的!」於是威淞放棄了這顆鏡頭,繼續帶著另一顆有著相當份量的鏡頭前往米國。就這樣,在臺灣的我又多了一件任務——送修鏡頭。

角落 Studio Corner ‪n°1‬

一個空間會有多少種表達方式?像我這樣的普通人,大概只能找出最習慣的空間使用方式,就是用雜物去堆滿它。但是對空間比較有概念的人,他們就能找出多彩多姿的空間表達,讓同一個地方經過小小調整後,整個渙然一新。於是,我也嘗試著去變出這樣的魔術。

白沙岬燈塔,我一路向西

今天心裡不斷出現一個念頭:我要出去晃晃!但是剛搬到桃園縣,哪邊都不知道,於是上了桃園縣觀光導覽網,隨便挑了一個景點作為目標,簡單查了Google地圖後便發動機車,出發囉~

2011環法賽:向阿爾卑斯山致敬

  賽事進入第三個星期,選手們陸續進入阿爾卑斯山區,2011年環法賽向阿爾卑斯山致敬的主題,現在才正式展開。環法賽的歷史已經超過百年,而今年則是將阿爾卑斯山納入環法賽段的第一百週年,因此主辦單位特別以17、18、19三個單站繞行阿爾卑斯山區,並在18、19站將經典的加利比耶(Col du Galibier, 2,645m)與阿爾普迪埃(Alpe d'Huez, 1,850m)山頭作為終點,向阿爾卑斯山上偉大的山頭頂禮。

搬家

你有沒有想過自己有多少東西?很顯然,我從來沒考慮這個問題! 對我來說,搬家絕對是一項能免則免的大工程。要把一個地方的東西全部打包,移動到另外一個地方,接著還要將每項東西拆封重新定位。光是用想的就很累。這還只是一部份!

怪醫黑傑克與原子小金剛之父-手塚治虫的世界特展

對民國五十幾、六十幾年,甚至到七十年以後出生的你來說,手塚治虫很可能都在你的童年烙下了深刻的印象。怪醫黑傑克、原子小金剛、森林大帝、火之鳥等作品,都曾經受到廣大的歡迎,有些甚至到現在都還不斷地在電視台重播。今年聯合報系很難得引進手塚治虫的手稿,讓我們有機會能親眼目睹漫畫書以及電視動畫外的畫作原貌。

Concise 0.1 alpha released

Today, I created a project blog for Concise and make an alpha release.  Now, all of you are able to receive updates and news from Concise blog.  Also, you can download the latest Concise release from SourceForge.

2011環法賽:從消失的地平線開始

從2007年開始,每年的七月我都很忙,忙著收看賽事長達三個禮拜的環法自行車賽。環法賽可說是自行車界年度最大的盛事,來自全球的自行車好手,在這三個禮拜內齊聚法國,繞著法國的土地進行各項競技。平地賽、丘陵賽、山地賽,還有個人和團隊的計時賽,每項競賽不僅考驗著車手的技巧與意志,同時也考驗著車隊的團隊合作。

Dynamic Collocational Network of Plasticizer News 塑化劑新聞動態網絡

I've been working on visualizing collocational networks for a while.  As demonstrated earlier ( here ), a collocational network of Japan earthquake had been  visualized from simply news texts.  This time, the goal is to make collocational network a dynamic network.  That is, the network changes over time.

熱情奔放又眩目奪人的立體派世紀大師—畢卡索特展

要知道一個人,或許聽聽他的名字就夠了;要知道一幅畫,或許看看評論家怎麼寫也就罷了;但要想感受那幅畫的現場氛圍,非得要親臨畫作之前才有可能。巴勃羅.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這個西班牙名字幾乎沒有人不知道,他是極為少數在活著時即聲名大噪的藝術家。正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的畢卡索特展,提供我們一個親臨畢卡索畫作的機會。在多變的風格中,由他領軍所開創的立體畫派(cubism,或稱立體主義),更走出了專屬於自己的個性風格,同時也確立畢卡索在藝術史上頭的地位。

2011。台北。月(全)蝕

原本期待能夠看到月全蝕,看到紅色的月亮。無奈天公不作美,在暗夜中滿佈讓夜更加深沈的雲層。看到一點點月偏蝕,那疊厚厚的雲層就遮蔽了月光,只剩一旁的路燈盡責地散發光亮。這就是今天凌晨的狀況。

Concise has an ALPHA release now

  Concise has an alpha release now. Several features were added to Concise as I have committed, such as keyword analysis and data outputting (both text and Excel formats). And also, I packed two little Chinese Tokenizers within Concise, interfacing CKIP and YahooCAS's services. I know this alpha version has countless problems. It's an alpha after all.

Concise: A Simple and Clear Concordance Software for Chinese

After couples of days hard working, I can now introduce CONCISE : A Simple and Clear Concordance Software. Definitions from dictionary states that Concise means "giving a lot of information clearly and in a few words; brief but comprehensive." That is the way the software Concise works--giving only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information, such as concordance, collocates, word clusters, and words list.

和土地公作伴——南投竹山天梯

所有介紹竹山天梯的文章都會花費大量的篇幅去撰寫那座罕見的梯子吊橋,說它全長136公尺,兩端的高低落差達到20公尺,高達六、七層樓的落差,致使橋上必須設置階梯才能通行。我也不免俗的這麼起了個頭,但在這趟旅程中,更讓我感到興趣的是橋底下不太起眼的土地公廟,原因在於涼亭中遇到的管理人員。其實我不太確定那位仁兄到底是不是管理人員,他身上穿著橘色的制服,上頭的徽章寫著南投縣政府。總之,就是他在那邊告訴我們這個山谷和土地公的故事。

時代雜誌上台灣的夢幻廁所 七年後才發酵

印象中,讓「廁所」有名到可以上新聞,通常不是什麼好事。但前幾天卻看到這樣的「廁所」,竟然被稱作「台灣之光」,甚至還出現在《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上頭。在平常的訓練和好奇心的驅使之下,我把新聞畫面給找出來,也從資料庫裡面把《時代雜誌》的這則報導給翻出來。一翻之下才知道,《時代雜誌》是在2004年刊出的報導,而我們竟然等到七年之後才發現到。不過,廁所看來還維持得滿好的,真是令人欣慰。

用聲音標示地景 - 《台北公館 <-> 桃園大溪》自行車道印象

我不是一個聲音採集師,手邊唯三能夠收音的器材只有手機、數位相機和電腦。當天帶出去的只有手機,連演講都沒辦法好好收音。況且,這三者無論是哪一種,收音的效果都非常的差。這邊用了一個變通的辦法,利用軟體iLife內建的音效庫,以及沿路對於聲音的印象和意象,為Google Earth輸出的路徑做聲音地景的標示。有趣的是,看到某些景象時,腦袋已經自行產生了某種聲響,這個聲音卻不見得服應現場的狀況。或許,你我的感官都只感受自己的選擇而已。

米:2011年最夯的股票紀念品

每年股票上市公司即將舉行股東大會前,臺灣特定的街頭角落總會聚集著一群人。他們不是擺攤的小販,也不是朝聖的進香團,更不是當街聚賭的組頭,而是委託書的徵集團體。持有零股的小股東們,則拿著委託書到這些角落換取紀念品。今年,最受上市公司青睞的紀念品,似乎是臺灣產的「米」。

Paintbrush - Mac裡頭的小畫家

在Mac OS還未進入X的時代,很多謠傳說著Mac的強項在於多媒體的處理,多半是專業人士在使用。一來,視窗介面和Windows有點差異,鍵盤配置也有差別。再者,應用軟體不同,檔案格式也鮮少能與Windows相容,必須要找很多轉換程式。但現在OS X似乎將Mac的市場打開了,也有越來越多人使用,檔案格式逐漸可以互換,而以往的「專業人士」不太會碰的小軟體,也漸漸出現在Mac的平台上。

用VirtualDub建立Time-lapse並去除畫面閃爍

Time-lapse這個詞相當難翻譯,目前也沒有看到比較一致的中文用法。Lapse這個字有流逝、消逝的意思,也因此time-lapse所指的是讓時間失效的操弄。無論是將一整天的變化縮短到幾分鐘內,或是將一秒鐘放大成為一個鐘頭,都屬於time-lapse的範疇。在中文的翻譯中,則經常可以看到「延時攝影」、「縮時攝影」,甚至是「定時攝影」或「慢速攝影」等名詞,指涉的幾乎都是同樣的東西。目前最常看到的是濃縮時間的種類。

向晚的九份觀察誌

對很多人來說,九份是個饒富人文氣息的歷史重鎮,在臺灣罕見的礦業聚落形態與一度繁華絢麗的過往痕跡,吸引許多人前來朝聖。但年輕一輩早已忘了那段金黃的歷史,只能藉著侯孝賢的《悲情城市》緬懷過去,憑藉電影場景與自己的想像,重建九份曾經的繁華。在觀光客的熙攘聲中,體會大紅燈籠上「越夜越美麗」的九份。

2011 Taiwan Urban DH Race 黃金小鎮城市下坡賽

大雨,低溫,石階,139位選手劃破孤寂,在這海拔285公尺的山城展開2011黃金小鎮城市下坡賽。摩擦力,重心,速度,選手們將每項數值逼到極限,只為跑出最好的成績。溼冷的天候與溼滑的路面,卻讓摔車與墜落不停上演。但惡劣的環境澆不熄選手的熱情,依舊一個接著一個衝向終點。在短暫的一兩分鐘內,展現出高超技巧,屢屢獲得群眾的喝彩。

日本地震與核輻射新聞報導

日本東北地區地震的事件中,延燒最久的話題想必是核輻射污染的問題。非但影響了當地生態,隨著洋流、大氣與全球食物供應鏈衍生出的輻射物質影響,更讓大家對標上「日本」的物品產生莫名的恐懼感。食物,衣服,甚至是日用品,只要和日本有關,無論是否真的受到輻射影響,總讓人心驚膽戰。面對這些不確定的風險,「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表現在各式層面上。在這篇文章裡頭,我試著去解讀新聞報導帶給我們的輻射認知,同時也試著去猜測你的疑慮究竟在哪裡。

攝影師拍出銀河的動人影像

The Mountain from Terje Sorgjerd on Vimeo . 挪威攝影師Terje Sorgjerd在西班牙最高峰泰德峰(El Teide)上,運用定時攝影(time-lapse)的方式,自2011年4月4日至11日,花了七天大約170個鐘頭的拍攝時間,捕捉星光點點的銀河影像。TODAY.com的Dara Brown針對這個作品,對攝影師進行視訊採訪。

隨機的記憶 Random Memory

「開車太快,走路太慢,騎單車剛好!」這句以速度為對比的描述,不斷流傳在單車愛好者的口耳之間。但是,對拿著相機的來說,速度可能就不是那麼重要,而是要能夠有空出來按快門的手。當穿梭在城市的巷弄之間,可以隨時停下的雙腳成了最方便的移動工具。這是我最喜歡的一種方式。

2011台大杜鵑花:從書桌開始的旅程 A Journey from Desktop

每回拿到沖出來的底片,總是有股很陌生的熟悉感,總覺得像是種變調的記憶。好像看過,又好像沒看過。用慣了有著螢幕的數位相機,看不到成像的底片似乎創造了一段距離,考驗著攝影人的技巧與信心,讓人能去期待。今年,挑了個好天氣,在桌子前面裝好底片,換上輕便的衣服,就這麼去拍台大的杜鵑花。

夜。寶藏巖

夜。寶藏巖 | Night @ Treasure Hill from Kuan-ming Su on Vimeo . 在一項名為「 浮萍 光影一線 大花咸豐草 」的公共藝術計畫下,寶藏巖的歷史斷面化作表演的場地,配合著呼吸的節奏,任著燈光放縱。這就是寶藏巖夜晚的姿態。

前進仙井瀑布

農曆年到現在都快兩個月了,當時拍的照片大部份都還躺在電腦的硬碟裡頭。當初沒走完的仙井瀑布,老爸老媽也都已經舊地重遊,甚至連 部落格文章 都寫好了。看來不稍微整理一下,這些照片到最後還是只能存在硬碟上面。那麼,就從仙井瀑布開始吧!

日本地震海嘯新聞事件的時間描述

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是2011年3月11日14時46分(當地時間,台灣時間為13時46分)發生於日本東北地方外海芮氏規模9.0的地震。震央位於日本宮城縣首府仙台市以東的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4.4公里,並引發高達10公尺的海嘯。本次地震為日本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地震,其引發的海嘯與後續的核能事故,使得這次地震新聞的焦點和以往熟悉的模式有非常大的差異。

又踅了趟寶藏巖

邊地微光。寶藏巖 Frontier Glimmer @ Treasure Hill from Kuan-ming Su on Vimeo . 位在汀洲路三段的寶藏巖似乎成了我測試相機的場所。每當拿到新的器材時,就會自然地往那個地方走去。一來,寶藏巖離臺大很近,離水源校區更近,走路不用十分鐘就到了。再者,寶藏巖又很多東西可以拍,隨便拍都可以拍出「風格」,不怕會有失敗作。然而,寶藏巖的名氣似乎不只是這個樣子。

【跟著我的閱讀腳步】殺鬼

  好久沒寫這個單元,都快忘了純粹的閱讀是什麼樣的滋味。好不容易將三十萬字的《 殺鬼 》看完,心情卻依然沈浸在二二八事件的動蕩之中。甘耀明的奇幻鄉土文學具備這樣的魔力,讓你徘徊在人間的幽冥界,分不清現實與虛構的歷史/記憶。透過無止盡的殺戮,《 殺鬼 》不斷地抹煞現下的身分,並且否定過去與未來的認同,讓身分在時代更迭下成為無主孤魂。

勝興火車站

位在苗栗三義鄉的勝興車站,是鐵道迷必定造訪的一個聖地,據說是舊山線中海拔最高的車站。但我這個不懂鐵道的人,只當它是個觀光景點,就在一個非假日的南下途中繞了過去參觀。

「抓烏龜」的麻將遊戲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個打發時間的簡單遊戲——抓烏龜。這可是我老爸老媽特別從美國學回來的,是個名符其實的「海歸」遊戲,據說是在下雪時無聊打發時間用的。

再訪寶藏巖

和我上次踏入時相比,這塊土地的景色已經全然不同了。這兩年文化局將寶藏巖給封山處理,就沒有機會再踏入這個地方。每次運動經過都只能看到綠色的工地圍牆,也不知道裡面在幹什麼。想從寶藏巖寺那頭過去,卻又有保全守在出入口,僅有在地居民得以放行。直到最近,整理過後的寶藏巖才又重新開放給好奇的觀光客進入。

A Gift from the MAROTTA Family

在美國混了一個多月後,終於玩回來的老爸、老媽帶了一件相當「精巧」的手工小禮物。這份禮物的價值不在於它能夠換到的貨幣金額,也不是它的實用程度,而是一份無以言明的象徵價值,在廣告裡頭通常會標上「無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