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單車沒有騎完一圈台灣島,但腳踏車架在汽車後面,起碼也把它載了一圈,也算廣義的單車環島。雖然在出發前有稍微鍛鍊體能,每天慢跑三千公尺,前一個禮拜還每天騎30公里以上,即便如此還是很累。不過身體的疲勞只要休息就能恢復,回家到今天算是第四天,大腿已經不痠疼了,剩下較為明顯的印記是那斑馬般的黑白線條,這可能得花好一段時間才能恢復。
現在我想談談這次環島的所見所聞。巨大機械(捷安特)董事長劉金標曾表示,「開車太快、走路太慢,只有自行車才能留住人生的美景」。我滿喜歡這句話的,唯有自行車才能那麼近距離、那麼仔細的欣賞秀麗的景色,也才能有機會細細品味各地獨特的氣味。這次環島所走的幾乎都是省道,已經挑了非假日進行環島,路上還是有很多車子在奔馳。希望能夠呼吸新鮮的空氣,吸到的卻都是汽車所排出的廢氣,這是滿可惜的事情。可是不走省道的話,照我這種路癡的程度應該整天都在迷路吧!
這次我把花東縱谷和蘭陽平原給騎完了,台灣西部也騎了一半,東西部的景色實在是沒辦法相比。在台灣西部所看到的只有接連不斷的城市與車陣,以及停不完的紅綠燈;相對的,東台灣所看的卻是壯闊的山和海,不是綠的就是藍的,除了天氣太熱這種夏天出遊的大問題之外,真是令人心曠神怡。只不過這次東部的行程安排的太緊了,一天就把花東縱谷給搞定,應該多停幾天,慢慢欣賞兩旁的風景,順便也到各個景點去玩玩,以免整路都像在趕路一般,回到民宿還累到不行。下次有機會的話,我應該會選擇用三到四天,由花蓮走海岸線(台11線)南下到台東,聽說這段路的風景也是美到冒泡。
就在環島的路途中,剛好看到楊儒門的特赦案。回家查閱相關新聞後,發現楊儒門是因為單車環島中的際遇,開始注意到台灣的貧窮、農村、隔代教養等問題,並以激烈的「白米炸彈」手段企圖讓台會社會重視這些問題。或許我比較樂觀,也比較沒機會接觸這些貧窮的階級,從表面看起來,東部的生活還滿愜意的:生活隨性、自由、步調也慢了許多。至於經濟,只要不趕流行,不追求都市人所謂的「現代化」生活,其實應該是夠用的。然而最大的問題也就出在這邊,發展的趨勢似乎要把台灣東部西部化。
政府部門常以工業化程度作為現代化指標,以7-11的密度作為商業發展指標,似乎沒有工業、沒有便利商店就代表貧窮、落後。我對沿路上的7-11沒什麼意見,畢竟對自行車來說,7-11等於是高速公路的休息站。但是每個縣市都積極籌設的工業區,就讓我沒啥好印象了,尤其是高雄港邊的臨海工業區。這段路上雖然設有很不錯的快慢車分道,讓騎在慢車道上的自行車享有較佳的安全感,可沿路聽到的機械運轉聲以及不知名的怪味道,卻讓人不敢恭維。
近來許多環保團體開始提倡綠色工業的概念,並開始計算綠色國民所得,在地方發展上考慮環境永續性的問題。目前我還沒深入去了解這個部份談的到底是什麼,起碼是過度工業化後的一種反思。台灣幾乎可以稱為工業島,幾乎各個縣市都設有大大小小的工業區,就連東部也不能倖免,只是相較之下狀況好得很多。
若要進行休閒產業的投資,在宜蘭、花蓮和台東三個東部大縣中,我認為宜蘭已經失去了機會。很多宣傳都傳遞出宜蘭是個綠色鄉鎮,可是我騎腳踏車從蘇澳、羅東、宜蘭,一直騎到北宜公路前的礁溪,看到的卻是類似西部的小都市型態。比較起來,花蓮和台東卻保有較多未經過度人為規劃的痕跡,這也是我認為這兩個縣較具潛力的地方。可是未來會怎麼走,現在我也看不出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