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Agri-Culture 3.0 農—文化3.0


DSC_7700

「農—文化3.0」(Agri-Culture 3.0)這個詞在最近幾個禮拜,不斷地迴盪在我的腦袋中。來自霍桑谷農場(Hawthorne  Valley Farm)的史蒂芬.施奈德(Steffen Schneider)創了「農—文化3.0」這個詞,用來指稱人類未來將和土地,以及土地提供的食物會有更加密切的關係。他提出「農—文化3.0」的主要概念是:

務農(farming)如何在下個世代成為令人稱羨的職業?什麼造就了農文化1.0和2.0?社會對浮現中的農文化3.0有什麼訴求?
How does farming become a desirable occupation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What informed the creation of Agriculture 1.0 and 2.0? What is society calling for in the emerging Agriculture 3.0?
--- http://www.presencing.com/projects/agri-culture-30-emerging-paradigm


很可惜,我沒能找到史蒂芬.施奈德(Steffen Schneider)完整的文章或報告,但是我找到了另一篇提到史蒂芬.施奈德這個Agri-Culture 3.0概念的小文章。由尚—保羅(Jean-Paul)發表在羅克斯伯裡農場(Roxbury Farm)的這篇農民來信,簡單描述了農—文化1.0、2.0到3.0的各個階段,大致對應上農業發展的幾個時期。其實,應當說是農業「工具」的發展時期。

尚—保羅指出,施奈德的農—文化1.0(Agri-Culture 1.0)是農業原生形式的延續。若用現在比較文言的語彙,可以用前現代(pre-modern)的農業來表示。這種原生形式的農業和大地、植物、動物都保持著良好的互動關係。那樣的互動關係遵循著大自然的節奏,甚至也引導出最初的農—文化。這時候的農業,是個配合節氣、配合大地生息的文化。這樣的文化其實不會自己稱為文化,它就是日常生活的實踐,僅此而已。這樣的生活方式,這樣的農—文化1.0直到大地無法負荷人們生活形態的改變,才轉變成農—文化2.0。

農—文化2.0嚴格的來說和理想中「農」的概念幾乎扯不上邊,它是種強調理性(rationalization)的耕種方式,是伴隨著工業化而來的概念。尚—保羅認為賈斯特斯.馮.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的《有機化學在生理學與病理學之應用》(Organic Chemistry in its Application to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published in 1842)是農—文化2.0的先驅,書中描述了植物是如何仰賴礦物質營養的。這聽起來很熟悉,因為到目前為止我們大部份的耕種方式依舊遵循著這麼模式,在土壤中加入人工的肥料或藥劑,為了讓作物長得更好。整體來說,整個農—文化2.0就是則生意,想盡辦法要最大化產值。看得出來,尚—保羅並不喜歡這個主意。

農—文化2.0全都是有關最大化生產的,環境、社會、或人員傷亡等都不過是生意的成本而已。對那些依舊活躍於農—文化2.0的農場,產量需要依年度增加。但就如同其他萬物一般,肆無忌憚的增長只會導致自我毀滅。農場已經成為他們自身的癌症,這個系統的內爆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這不幸的後果將會是許多人沒有乾淨的食物、飲水、和空氣,除非我們學著適應。
Agri-Culture 2.0 is all about maximum production whereby environmental, social, or human casualties are simply the cost of doing business.  For farms to remain viable in Ag 2.0 production needs to be increased on an annual basis.  As with all other living things, unbridled growth leads to self destruction.  Farms have become their own form of cancer and it is simply a matter of time before this system implodes.  The unfortunate consequence of this is that many people will be left without clean food, water, and air unless we learn to adapt.

農—文化2.0最大的缺失之一,在於它過度的相信它有限的理性,過度簡化系統(system)的概念。晚近,對系統的理解變得更加複雜,「所有的東西相互牽連」(everything is connected to everything)的概念,讓我們改變對系統的認識。我們所見、所認識的系統不過是所有系統中的一個部份。農—文化3.0就在個脈絡之下,要試著和原本的自然重新連結,要採取更佳「和諧」(harmony)的方式重新建立與大自然的關係。尚—保羅最後引了阿道.李奧波(Aldo Leopold)的話:

如果土地機制作為一個整體來說是好的,那麼每個部分都是好的,不論我們懂不懂。如果生物群,在世代的軌跡中,建立了某種我們喜歡卻不瞭解的東西,那麼除了傻瓜之外誰會拋棄這看似無用的部份?保留每個齒盤和輪子是修補的第一個步驟。
If the land mechanism as a whole is good, then every part is good, whether we understand it or not.  If the biota, in the course of eons, has built something we like but do not understand, then who but a fool would discard seemingly useless parts?  To keep every cog and wheel is the first precaution of intelligent tinkering.
--- http://gargravarr.cc.utexas.edu/chrisj/leopold-quotes.html#conservation

留言

熱門文章

差不多食譜:手工巧克力餅乾 Chocolate Cookies

又是手工餅乾,最近一連出了兩份餅乾食譜,這個「手工巧克力餅乾」已經是第三份了。會不會有更多呢?我可以告訴大家,這是肯定的。 要怪就怪這個陰鬱的冬季雨天,哪裡都不方便去,也懶得出去。餅乾櫃空在那邊已經很久了,雖然有時候會嘴饞,但也沒有迫切去補貨的必要。反正經常開伙,平常該有的材料都會有,自己弄個成分完全透明的零食,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再說,用烤箱進行烘焙時,房間會變得比較乾燥,也比較溫暖。在夏天是個折磨,但到了冬天,這種感覺還滿不錯的。 話不多說,開始進行這一道「手工巧克力餅乾」的準備工作。

差不多食譜:炙燒烏魚子 Grilled Mullet Roe

要吃出烏魚子原本的滋味,只需要用火稍微燒一下就夠囉!無論你是用酒燒,或是拿料理噴槍,利用高溫將表面烤香,就是好吃的烏魚子。當然,蒜苗與白蘿蔔的搭配也是不能少的,或者夾片蘋果,摻和些水果的甜味,也是味覺的一大享受。下面差不多食譜將介紹這兩種烏魚子的炙燒方法,我們是覺得用料理噴槍比較簡單啦!

「抓烏龜」的麻將遊戲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個打發時間的簡單遊戲——抓烏龜。這可是我老爸老媽特別從美國學回來的,是個名符其實的「海歸」遊戲,據說是在下雪時無聊打發時間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