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個聲音採集師,手邊唯三能夠收音的器材只有手機、數位相機和電腦。當天帶出去的只有手機,連演講都沒辦法好好收音。況且,這三者無論是哪一種,收音的效果都非常的差。這邊用了一個變通的辦法,利用軟體iLife內建的音效庫,以及沿路對於聲音的印象和意象,為Google Earth輸出的路徑做聲音地景的標示。有趣的是,看到某些景象時,腦袋已經自行產生了某種聲響,這個聲音卻不見得服應現場的狀況。或許,你我的感官都只感受自己的選擇而已。
從台北公館出發,沿著河岸的自行車道桃園大溪,來回將近九十公里的路程,花了我五個半鐘頭的生命來完成。從下午四點半出發,這趟旅程看到了夕陽,遇到大雨,沿途也被狗吠了,甚至還騎了一大段沒完全有路燈的「鄉間小路」,回到住宿的地方已經十點了。
因為淋了雨,衣服和腳踏車都被濺得滿是泥濘,回來後只得趕緊清洗。先將衣服脫下,把上頭的泥土沖掉,再稍微浸泡一下等著清洗。接著要趁泥濘還沒完全乾掉前,把腳踏車被濺到的沙土沖掉,同時還得把前後燈、碼表等器材擦乾淨,擺到防潮箱裡面乾燥。之後,才輪到自己沖個澡,把衣服拿去洗衣機裡頭清洗。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自行車路徑:台北公館 <--> 桃園大溪
之前已經和朋友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從公館騎腳踏車到鶯歌。那次先沿著新店溪右岸,騎台北市這一邊的河濱公園,過中興橋到新北市三重那邊的自行車道,沿著大漢溪左岸一路騎到鶯歌去。這次沒有和別人約,單純想要再將距離延伸,跨出新北市到桃園縣的大溪去,順便騎騎先前一直沒機會騎的自行車道。於是,這次從公館出發後,就直接跨過永福橋,沿著新店溪左岸,繞過新店溪和大漢溪的交界處,再沿著大漢溪右岸往土城的方向騎。到了城林大橋時,才跨過大漢溪,開始沿著大漢溪左岸往上游去,就這麼一路騎到大溪那裡去。
出門的時候只帶了一個饅頭和一罐水,但對於傍晚慢慢騎的行程來說已經足夠。饅頭在城林橋下躲雨時就吃掉了。用來裝饅頭的塑膠袋,就變成手機和錢包的防水袋了。而那罐水,則是不想再繼續背,而勉強把它喝完。其實整路並不感到口渴。大概是一邊騎還一邊嚐到雨水的緣故吧!不過回來以後肚子還是會餓,還是得靠泡麵。
這趟的目的只是探路,沒帶相機出去,口袋裡頭的手機拍出來的照片根本不能看。就因為這樣,讓我有了這個用聲音來標示地景的想法,才不違背「影。像。生。活」的初衷。具體的做法,我用步驟一步一步寫下來。
首先,得要在 Google Earth 上頭建立路徑。可惜我沒有能夠記錄GPS軌跡的道具,只能靠著 Google Earth 的衛星圖,以目測的方式手工記錄。所以會有很多和實際路徑不符的地方,就請大家見諒啦!製作出來的路徑圖,可以另存成kml檔案,上傳到Google地圖裡面使用。
再來,用這個路徑當作導覽(Tour),在 Google Earth 裡頭播放。如果你有專業版的 Google Earth,就可以直接製作電影輸出影像檔。可是我只有不用錢的版本,就只能用比較麻煩一點的方式,以 QuickTime X 錄製螢幕的功能,擷取畫面上正在播放的導覽。
最後,將擷取的導覽影片匯入 iMovie 裡面,用內建的音效庫,搭配畫面的進行,一段一段加上聲音。最後的成果就如同上頭的影片那樣。
當企圖在做這麼一件詭異的工作時,發現我依舊受制於視覺的影響。儘管到過現場,腦子裡頭卻缺乏「現場」的某些記憶,或者該說只有碎片般的記憶存在比較適切。我們不斷在尋求新鮮、刺激,最平凡一般的東西卻往往被略過。自以為熟稔周遭的一切,到頭來卻什麼都不知道。透過這樣的做法,可能可以讓經驗和經歷趨向一致,讓你的身體、感官與記憶彼此相符。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