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壢。燃藜第紅樓 House + Café since 1910


「燃藜第」紅樓,俗稱的中壢紅樓。第一次見到這個名字,是搜尋中壢景點時從Tony的人文筆記旅記那邊看來的。可能因為Tony的文章寫在2006年,當時的中壢紅樓還作為客家餐館在營運,外觀看起來並不是特別吸引我,就在腦中稍微留個印象,等哪天有空再去瞧瞧。沒想到這個空檔隔了那麼久,等我再次搜尋燃藜第紅樓時,已經有許多部落客的食記冒了出來,那個地方已經從客家餐館變身成為地中海風味的House + Café。主體建築雖然沒有改變,整個氛圍卻全然不同了!

然而這次我並沒有進到餐廳去品嚐,而把目標放在紅樓這幢主體建築。有部分原因,是這個部分被當作藝廊來使用,對我這個(假)文青有著莫名的吸引力。除了建築物本身的歷史與再利用的空間配置外,還有額外的藝術品可以欣賞。更難能可貴的,燃藜第紅樓藝廊的展覽是會更換的。看來,三不五時可以多來這個地方走走。


「燃藜第」其實是這幢紅樓旁的老建築,目前仍然是沒有對外開放的私人財產,我也尊重這戶劉姓人家,不刻意從門外窺探。談到「燃藜第」,就不得不談談字面上的意義。「第」這個字很簡單,單純就是宅第的意思,「燃藜」卻有個好玩的典故。

我不是很確定燃藜故事到底是不是從這邊來的,因為從網路上我找到不只一個出處。但姑且相信當前維基百科所整理的:

燃藜故事出自晉朝《拾遺記》:「劉向於成帝之末,校書天祿閣,專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黃衣,植青藜杖,登閣而進,見向暗中獨坐誦書。老父乃吹杖端,煙燃,因以見向,說開闢已前。向因受《洪範五行》之文,恐辭說繁廣忘之,乃裂裳及紳,以記其言。至曙而去,向請問姓名。云:『我是太一之精,天帝聞金卯之子有博學者,下而觀焉。』乃出懷中竹牒,有天文地圖之書,『余略授子焉』。至向子歆,從向受其術,向亦不悟此人焉。」

用白話來說,漢代的劉向在深夜裡獨自一個人坐著讀書,突然來了一個仙人,手中還拿著一根青藜杖(電視裡神仙都會拿的那種拐杖)。這位仙人朝著杖頭吹了一口氣,杖頭便升起火光幫劉向把房間照亮(有點像《魔戒》裡頭甘道夫的魔法)。除此之外,這位仙人還向劉向傳授《洪範五行》的艱深知識,一直教到天亮。

據說,這棟劉氏宗祠古宅「燃藜第」門前,就有這樣的對聯:「燃火影連書案目,藜花光照硯池雲」。這名稱是由誰而來,相信大家也猜到就是見過「太一之精」的劉家老祖宗,也可以說是中國目錄學之父的「劉向」。但這戶以「燃藜」為堂號的人家到底是不是劉向的子孫,這個倒不是很重要,重點在於勉勵子孫「勤學」的寓意。

燃藜第紅樓建於何時,現在的店名給了我們相當明顯的提示。西元1910年,當時臺灣處在日本的統治之下,用那個時候的曆法來稱呼,應該是明治四十三年。紅樓的門口曾經有一塊木牌,寫著「德憶煤礦辦事」,落款「中壢庄役辦處昭和五年」,顯示這棟洋樓曾經作為煤礦公司的辦公處所。但是我目前從網路上找不到這間公司的相關資訊,暫時也沒打算深究。何況,這塊木牌現在也不在門口,不知道哪裡去了。


然而,臺灣的洋樓一直都很有意思。這棟燃藜第紅樓市兩層的西式頭房,採用英國19世紀中後期發展的殖民地建築樣式,有點像淡水紅毛城旁那棟英國領事館的味道,但規模小了許多,格調也簡約不少。但光是兩層樓的高度,在普遍都是平房的年代,已經算是當時的地標,是中壢地區的名宅。

建築方面我算外行,但在KEY中壢文創平台上可以找到這麼樣的描述:

二樓拱廊是最大特色,推測其功能類似亭台樓閣,供休閒使用。紅樓有拱磚圈,多力克柱飾,瓶狀欄杆,但無地下室及明顯升起臺階,同樣有陽台綠釉瓶的裝飾。使用進口紅磚營建,東南兩面設陽台。其硬山頂、台灣瓦、陽台深度不足,且並非每個房間都有門直通陽台等特點,可證明此屋非正統的殖民地樣式建築,其樣式是桃園縣內目前僅見的。在早期,像紅樓這類二層樓建築是非常顯目之地標,因而成為中壢的名宅。紅樓因磚拱圈、仿多力克式陽台及瓶狀欄杆等仿洋樓設計,與中正路上巴洛克式的吳鴻森故宅(中壢醫院),並列為中壢兩大特殊建築。

事實上,多立克柱式在柱身得要有凹槽,燃藜第紅樓頂多是不完全的仿多立克柱式,甚至是不完全的仿洋樓設計。可偏偏就是這些有點詭異的地方,反而成了它的獨到之處。沒有其他建築和它一樣。


多日的陰雨,天空在我到訪的那天放晴。下午三、四點的斜陽,灑落在燃藜第紅樓。站在二樓的陽台,可以充分感受到光影的魅力。重新整理過後的室內空間,相信早已不同於當時的煤礦公司辦公室,值得您親自去走一走。

一樓入口玄關
一樓會議空間

一樓玄關

二樓展覽空間

二樓展覽空間

地址:中壢市正大街32號。中山高中壢新屋交流道往中壢方向,肯德基那條路左轉。
開放時間:11:30 - 22:00


留言

熱門文章

差不多食譜:手工巧克力餅乾 Chocolate Cookies

又是手工餅乾,最近一連出了兩份餅乾食譜,這個「手工巧克力餅乾」已經是第三份了。會不會有更多呢?我可以告訴大家,這是肯定的。 要怪就怪這個陰鬱的冬季雨天,哪裡都不方便去,也懶得出去。餅乾櫃空在那邊已經很久了,雖然有時候會嘴饞,但也沒有迫切去補貨的必要。反正經常開伙,平常該有的材料都會有,自己弄個成分完全透明的零食,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再說,用烤箱進行烘焙時,房間會變得比較乾燥,也比較溫暖。在夏天是個折磨,但到了冬天,這種感覺還滿不錯的。 話不多說,開始進行這一道「手工巧克力餅乾」的準備工作。

差不多食譜:壽桃 Birthday Bunns

「壽桃」可不是老人家生日的專利,小巧玲瓏的壽桃超級受到小朋友歡迎,直說「好可愛喔!」其實壽桃就是一種造型饅頭/包子,只要掌握了這些方法,要做其他的造型都沒問題。

【豐原大蔥】免揉大蔥佛卡夏 No-knead Leek Focaccia - 差不多食譜

「豐原大蔥」的第二道食譜,就做 大蔥馬鈴薯濃湯 那篇提到的「大蔥佛卡夏」,而且用的還是懶人的免揉方法。不光是麵包,這份食譜還有一個衍生的副產品「大蔥油」,靈感來源就是蔥油拌麵。接著就來看看我是怎麼做的吧! 「大蔥佛卡夏」差不多需要這些材料:(20cm鑄鐵鍋) 豐原大蔥 ...... 1根 橄欖油 …… 適量(150ml左右) 高筋麵粉 …… 200g 鹽 …… 2g 酵母粉 …… 2-3g 水 …… 180-200g 「大蔥佛卡夏」差不多是這麼做的: Step 1. 製作「大蔥油」 說來你可能不相信,製作「大蔥佛卡夏」的「大蔥油」,靈感竟是來自於蔥油拌麵。但是大蔥油製作時需要人在旁邊顧著,而且炸過的大蔥也會拌進麵團裡面,正式製作佛卡夏前就先把這個大蔥油做好。 用小蔥製作蔥油的時候,只有切段丟進油裡去炸。可是我打算把炸過的大蔥一起揉到麵包裡,大蔥纖維比較不好咬斷,就先用刀子給它切碎。要注意的是,這裡我只用蔥白,以及稍微有點厚度的蔥綠,也就是蔥白和蔥綠交界那邊。 接下來,把切碎的大蔥放入鍋中,並倒入橄欖油,用中小火慢慢去炸大蔥。我不想要麵包裡黑黑的,所以炸到大蔥變軟,香味散出,顏色稍微黃一點的時候就可以關火,並將炸過的大蔥撈出放涼。 剩下的油就是大蔥油了,留下來炒菜、拌麵都很不錯。 Step 2. 製作佛卡夏麵團 拿個大碗,倒入高筋麵粉、鹽巴、酵母,再加上水攪拌成團。不用揉,只要成團就可以。 Step 3. 拌入大蔥發酵 往麵團中放入炸過而且放涼的大蔥,用湯匙或筷子拌進麵團。如果你的大蔥瀝的比較乾,再多補一兩匙大蔥油進去。當然,我這種差不多的作法,盛大蔥的碗底就差不多有一兩匙大蔥油了,整碗直接倒進去就好。 拌好後,找個蓋子蓋起來,室溫放一兩個鐘頭進行基礎發酵。也可以直接放進冰箱發酵,隔天再拿出來處理,就像其他的免揉麵包一樣。 Step 4. 移到烤盤 發酵完成,就可以把麵團轉移到烤盤上。我懶得洗鍋子,直接拿炸大蔥油的那個鑄鐵鍋當作烤盤來用。先在鑄鐵鍋(烤盤)底部抹些油,再灑些鹽巴,這樣麵包烤好之後表面就可以咬到一點鹹味。 接著就把麵團直接搬到烤盤,淋點大蔥油,開始用手指戳出佛卡夏特有的孔洞。操作之前記得洗手! 戳完孔後,切點蔥綠用大蔥油泡一下,均勻放在佛卡夏表面,並稍微壓進麵團裡。最後往表面再灑些鹽巴,同樣是在表面就可以嚐到些許的鹹味。這樣,就可以準備烘焙了! St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