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吉.怕特爾(Raj Patel)的《糧食戰爭》由食物體系的觀點出發,刻意呈現出世界食物體系的不均等發展,藉此來喚醒大眾對(貧窮)農村及農民的重視。
從社會的觀點來看,拉吉指出的食物世界,就像是馬克斯(Marx)對於工業革命之後資本階級的批評,更像是毛澤東所領導的農民革命。在拉吉所稱的現代食物體系中,農民一直都是被壓榨的下層階級。他們雖然是糧食市場的供應者,但這個食物體系卻不總是照著經濟上的供需法則進行。生產過剩,價格當然不好;但是生產太少,價格也不會好。造就此種後果的成因很複雜,不過也可簡單的說,那就是生產與消費間的那道神祕過程,只有資本家才擁有看穿神祕符碼的眼光,因為只有他們才知道遊戲是怎麼玩的。這樣的論點,可以在許多人的閱讀心得中看到。然而,這本書讓我感興趣,也是由我這種背景可以深入探究的,應該是第九章所反省的一個問題:「我們的口味是如何形成的?」
拉吉指出,我們的口味其實不是憑著自由意志所選擇的結果,而是被食物體系操縱的,是被糧食貿易商、食品加工業者所掌控的,真正能夠憑著自由意志來選擇食物的,大概只有那些糧食貿易業者的老闆而已。就經濟、商業控制的面向來看,這似乎是個合理的解釋,畢竟窮人只能買到有限的食物類別。但口味的形成就只有這樣嗎?
聰明的讀者當然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口味或飲食習慣的形成,其實與文化、社會、甚至空間有關。《糧食戰爭》書中提到的「電視餐」,或許是個絕佳的例子。拉吉分析了1980至2003年英國電視用電激增量,以及熱門電視節目(影集或世界盃)的關連性,並探討背後的原因。他提到:
晚間五點到七點之間,是英國國家電力公司的尖峰供電時段,輸電量高達六百億瓦特以上。為了確保供電量足夠,電力公司會記錄消費者的需求量。最讓配電所感到頭痛的是「電視尖峰」,也就是熱門電視節目廣告時間或播畢之後,電力需求遽增的時段。這時候,觀眾會起身去泡茶,煮水所需的電力使電力需求同時間大幅增加。「電視尖峰」反映了生理需求(口渴)、文化特色(如第四章所說,茶是典型的英國飲料),還有住家的空間配置(電視在客廳,茶壺在廚房),顯然也反映了一種社會現象:一大批人同時間收看同一節目。
--- 《糧食戰爭》, p. 335
英國的例子就台灣的讀者來說可能較為遙遠,美國橄欖球的超級盃(Super Bowl)就常常出現在台灣的新聞版面上。只不過,每次報導的重點似乎不是哪兩隊在比賽,而是該時段的電視廣告又創下天價,由某某公司奪得,之後會再補上一些超級盃會有多少人看之類的背景資料。從這樣的新聞事件當中,很容易可以知道一大批人同時收看同一個節目,但有多少人會想到電力公司竟會因此而感到困擾,而這樣的困擾竟然來自於吃的需求與吃的文化。
反觀台灣的學術圈,當你在Google學術搜尋中鍵入飲食、文化、食物等關鍵字的搭配,看到的多半只是流於表面的文化描述,一堆連看都懶得看的數字,要不就是鄉愁的呈現,一直在緬懷過去以及食物所遺留下的美好過往。這些討論不能說不重要,但對我來說,距離日常生活都太遠了,反倒是新生南路的麥當勞,或羅斯福路上的星巴克對我還比較有意義,才是當代的日常生活文化。
我們的腦袋,特別是都市人的腦袋,可能已經被連鎖商店所制約了。換句話說,麥當勞、星巴克、7-Eleven、全家的商標,構成了我們的飲食文化版圖。拉吉有段滿有意思的言論,提到
外在世界創造出的意義,還有我們跟這些意義相互作用,都促成了布朗尼爾(Kelly Brownell)所說的「有毒環境」。大街和公路已經變成商業空間,提供簡單、圖像化的途徑,讓人快速獲得卡路里。
---《糧食戰爭》, p. 340
我猜那個「有毒環境」的矛頭所指的,正是高熱量的速食。如果你可以同意拉吉的論點,那麼當今的都市設計與交通建設,就是邁向「條條大路通卡路里」的目標前進,所有的道路與指標都指向卡路里。難怪最近減肥、苗條瘦身、整形的廣告那麼風行,而且那堆食物大廠都持有不少的股份。
深入飲食和肥胖的政治層面後,我們看見了糧食系統經由某種結構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響。而且,這些政治運作是複雜的系統導致的結果,如果放任此系統不管,它根本不可能自我修正。只要看看誰塞一大堆食物給我們,再除掉我們身上的肥肉並從中圖利,就能看清這點。
---《糧食戰爭》, p. 350
「慢食」(slow food)運動在這波反省之中展開,為的是保留傳統,還有口味與風味的美好享受,並反抗現代資本主義下工業、機械化生產的食品,以及進口的食物與菜餚。慢食運動的基本論調,就是去對抗「快」。
我們都被速度奴役,全都屈服於同樣的有害毒素下:快步調的生活。這種生活打亂了我們習慣,滲入住家的私密空間,迫使我們吃下速食產品。
---《糧食戰爭》, p. 352
對於慢的論述,有個論點指出速度的相對性,可是到底要多慢才算是「慢」?使用當地有機栽培的菜,經過三十秒的大火快炒調理的食物是慢食還是速食?或者,花兩個小時吃麥當勞的大麥克算是慢食嗎?那麼花五分鐘吃完精心調理的八小時的佳肴算是速食囉?最近在閱讀張小虹的《身體褶學》時,卻看到另一番「慢」的見解。
「慢」的對立面,不再是「快」,而是「慢」的感知性,也不再是「速度」。初學乍練太極拳的我,慢慢搬,慢慢攔,慢慢捶,在自己的身體裡,找到時「間」與空「間」的韻律節奏。
---《身體褶學》, p. 101
張小虹以太極拳來說明「慢」,「重點不在時間的相對速度,十分鐘未必比半小時快,半小時未必比十分鐘慢,而在慢作為一種先後主從的慢」(《身體褶學》, p. 101)。也就是說,必須去找到那個「間」,體認到那種「間哲學」,你才能慢得下來。
我已經可以想像部隊會訂出一條吃飯要吃幾分鐘才能符合慢食的綱領,並要求官兵弟兄們恪遵此要領。看到這種狀況,大概也只能苦笑著問道:「這算是哪門子的『慢』?」
Yahoo!奇摩上有個「四季鄰食」的話題,我還沒仔細看,不過你們可以先看一下裡面是怎麼討論的。有機會的話,可以慢慢地來討論「慢」食。
下面提供《糧食戰爭》在博客來的銷售資訊,歡迎閱讀的同好們跟著我的腳步閱讀。
《糧`食戰爭》
- 作者:拉吉.帕特爾
- 原文作者:Raj Patel
- 譯者:葉家興、謝伯讓、高薏涵、謝佩妏
- 出版社:高寶出版
- 日期:2009年04月01日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1852607
- 裝訂:平裝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