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iPad加上Velcro的黏貼條可以讓資訊變出什麼花樣?Jesse Rosten的iPad + Velcro可能會讓你有些新的想法:貼在車上當地圖,掛在牆上當畫框,黏在窗戶看氣象,擺在爐子邊當私房廚藝老師,還有......。原來,我們的生活這麼仰賴這些資訊。
前陣子有個朋友跟我說,她想要做「電子書」的研究。相信很多人和我的第一個反應都一樣,「你要做的是什麼電子書?」最開始聽到電子書這個詞的時候,電子書的定義幾乎就等同於書的電子檔。那已經是不知道多少年之前的事情了。可是,新的載體,或許該說是新的資訊呈現方式,讓電子書有了更多的樣貌與發揮。最明顯的例子,當然是蘋果電腦的iPhone、iPod和剛出爐的iPad。但這麼一來,「電子書」的定義可就更加模糊了,因為這樣的電子書僅是資訊的內容,同時也涉及硬體設備,甚至有的人會牽扯上生活態度。這麼一來,這樣的研究怎麼做?
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釐清一些概念。裡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電子書」是什麼?電子書和平常我們拿的書有什麼差別?和有聲書又差在哪裡?和影片不一樣嗎?這些問題實在是很難回答,難怪蘋果電腦不願意把iPad定義為電子書。可是當我們暫時揚棄「電子書」這個名詞,而已iPad來發揮想像時,便有很多iPad可以完成的事情。例如Jesse Rosten的影片,iPad可以貼在車上當地圖,可以掛在牆上當畫框,可以黏在窗戶看氣象,可以擺在爐子邊當私房廚藝老師,還可以......。最大的好處,就是它能夠輕易地帶著走。
如果你對電子書的描述也是這樣,那我們或許可以這麼定義電子書:攜帶式資訊的多重再現表徵(representation(s))。用中文實在不容易表達複數的概念,不過就是那個意思,會有很多種呈現方式。在這樣的利基點上,便可以和各種情境做連結,像是廚房專用的電子食譜,影迷專用的迷你劇院,或者是......。至於是資訊內容或是硬體,這個得看情境來決定。
那位朋友跟我說,她的老師建議她可以朝著使用者行為那方面著手,看是要從行為理論、內容評估或是滿意度那方面下手。畢竟她是圖資系的,這些方向是很傳統的圖資論文,我也不反對,只是不那麼喜歡。至於我的想法嘛!當然和這位老師有點不同,有興趣的在私下來問我吧!
不過,看了這個影片後,還真讓我有股購買iPad的衝動。還好台灣還沒開始賣!!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