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開學了!說實在話,我其實搞不太清楚到底什麼時候才是正式的開學時間。對於研究生來說,似乎只是多了幾個要到不同教室的時段,似乎和平常的生活也沒兩樣。但這個學期,確有另外一件大事提醒我要開學了。不是總務處的繳費通知書,也不是教務處的選課通知,而是系上研究室空間的重整。
幾乎系上所有的研究生都「動」了起來。這邊的「動」不見得是學術上的行動力,比較多的成份當是搬家的勞動。這一切都得要在開學前完成。對於即將要入學的新生幾乎沒有影響,畢竟他們什麼東西都還沒有,可是對於長年待在研究室的老研究生們,可就是件浩大的工程了。
我算是不太常在研究室的那種,但是經年累月的結果,竟然也有六箱東西要移動。難怪,這陣子的研究室搬遷被我們戲稱為系上的體貼:給研究生難得的運動機會。確實,稍稍勞動之後也有腰酸背痛的感覺。畢竟搬貨物所用的肌肉,和平常自己在運動時訓練維持的不一樣。
身體的酸痛,過個一兩天也就好了;可是整個研究室空間的配置,卻完全改變了。在我所待的農推系時代,研究室只分了博班和碩班,裡面的成員組成可以自行決定。博班通常是走一個補一個,碩班常常有整批一起畢業,整間成員全部換血的狀況。在我進農推系之前,似乎還有其他的分配方式,那段歷史就懶得打聽了,現在的生傳系年代比較重要。
現在的分配狀況基本上是跟著指導教授走的,有種「實驗室化」的感覺。把「實驗室」特別框起來,是要說明農推系/生傳系從來就沒有具體的實驗室概念,我們根本就沒做過需要用儀器的科學實驗,也沒有研究小組的概念。可是空間配置改變之後,這樣的狀況應該很快就會出現。同一個指導教授的學生,不管博班或是碩班,現在都被分配到同一間研究室裡面。根據我沒有依據的推斷,這麼做起碼會有幾個影響。
第一,資源的配置。從前研究生打散的狀況,想要單獨爭取一些「可用的」資源並不容易。現在狀況不一樣了,變成可以用實驗室/研究室的名義去申請,成功的機率應該會比較大。
第二,學術社群的專門化。這點很難評斷好壞。同一個指導教授的學生,在研究方面重疊的部份會比較多,使用的語言也比較一致,可以相互交流討論的機會很大。有很大的機會,能讓彼此相互的進步得更快,可是也有很大的機會,會犧牲掉不同研究的交流機會。(怎麼就沒個咖啡間、茶水間之類的交誼空間?)
第三,暫時好像沒有第三⋯⋯。(本來想到的是學生容易被管理,可是後來想想也不對,因為學生都不理老師⋯⋯不來的還是不會來,要上班的還是很忙)
第四,第三都沒了,哪來的第四!
總之,研究室空間的改變是種制度上的變革,這樣的變革絕對會對這個組織的運作與生態造成改變。至於會怎麼變?我也還在觀察。你們就等等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