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介紹竹山天梯的文章都會花費大量的篇幅去撰寫那座罕見的梯子吊橋,說它全長136公尺,兩端的高低落差達到20公尺,高達六、七層樓的落差,致使橋上必須設置階梯才能通行。我也不免俗的這麼起了個頭,但在這趟旅程中,更讓我感到興趣的是橋底下不太起眼的土地公廟,原因在於涼亭中遇到的管理人員。其實我不太確定那位仁兄到底是不是管理人員,他身上穿著橘色的制服,上頭的徽章寫著南投縣政府。總之,就是他在那邊告訴我們這個山谷和土地公的故事。
竹山天梯的建造,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方便峽谷兩岸的居民工作往來。在天梯尚未興建前,往來工作的人們必須要花費很多時間下到山谷,再從山谷底下往上爬。最困難的是在下山這段,坡度應該超過60度,下到山谷時還必須要抓著繩索,以免滾到山谷裡頭,和對岸的土地公作伴。我猜想,土地公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被供在那裡的吧!
早期的信仰與祭儀,多半在象徵之外有其功能性的意義。只是環境變了,早先的功能式微或不復存在,才殘存著象徵意義。比較幸運的,以故事的方式被流傳下來;比較倒霉的,就這麼被人們所遺忘了。或許,藏在天梯底下的這座土地公廟,早期便保佑著那些經常往返山谷的人們,立在那裡提醒著人們注意腳步,留心陡峭的山坡。不知道這對土地公和土地婆,是否就是這座山的山神。
走到土地公廟前,雙手合十向土地公和土地婆致意,來這邊叨擾他們了。雖然我們家不太點香,我媽媽還是投了一些零錢到箱子裡當作香油錢,感謝神靈守護著土地。
我一直覺得我的信仰相當搖擺,不願意相信鬼神的存在,卻又不敢不相信。這樣的態度應該是相當符合咱們的民間信仰,什麼都是神,又什麼都不是。但是做錯事的時候,總會遭到報應。最近看到王家祥的那篇<夏樹群茂>,以「意志」來比喻這樣的狀況。他說「即使整座森林顯得安靜而無風,我卻仍然可以感受到藏在泥土下,枝葉草叢間,藏於似淺又深之處的森林活躍的意志。尤其群樹的意志,強大而敘蓄勢待發,屬於夏天的意志。」他感受到樹的精靈,而我在這邊感覺到了山的意志,感覺到一種必要的尊重。
當然,到了天梯不可能不走那座梯子吊橋,也不可能不拍拍這座橋,留下那到此一遊的記號。聽說假日的時候橋上全都是人,還好事在非假日的時間過來,才可以等到橋上幾乎沒有人的時段。
此外,到這個風景區還會順道到青龍瀑布走走。很多人喜歡走到水潭邊,看著瀑布宣泄,同時也把瀑布當背景拍照。
離開了天梯風景區,通常還會附加一個去八卦茶園的行程。在八卦茶園的附近全都是茶園,但是道路全都是產業道路,只能勉強錯車,所以也只能開到特定區域才能停車。非假日過來自然什麼攤販都沒有,連店也沒開。更慘的是,八卦茶園的茶剛被收完,茶樹也剛被修剪過,只留下一片灰灰黑黑的八卦陣。反倒是沿路上還沒採收的翠綠茶園比較漂亮。
看過茶園之後,趁著天還亮著,就趕快回家去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