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7年開始,每年的七月我都很忙,忙著收看賽事長達三個禮拜的環法自行車賽。環法賽可說是自行車界年度最大的盛事,來自全球的自行車好手,在這三個禮拜內齊聚法國,繞著法國的土地進行各項競技。平地賽、丘陵賽、山地賽,還有個人和團隊的計時賽,每項競賽不僅考驗著車手的技巧與意志,同時也考驗著車隊的團隊合作。
今年的起點選得相當詭異,是個在退潮時才會出現的道路,稱它是個「消失的地平線」應該不會太誇張,法國人則稱它「潮汐之路」。用海拔高度來看,這個地方雖然是地面,但它的高度也就是海平面。2011年環法賽要像阿爾卑斯山致敬,就從海拔0的地方開始,往海拔2,645公尺的Col du Galibier前進。
今年賽制的轉變,讓2011年的環法賽從第一站開始就精彩萬分。才看了五站,精彩程度好像已經到了第二週的賽事。以往第一週的賽事幾乎都是平地站,幾乎每一站的模式都是主集團在終點前衝刺,中間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卻沒什麼看頭。一直要等到山地站,才會看到車手爬坡能力的差異而產生的各個集團。
今年主辦單位刻意將衝刺點減少,並且增加衝刺積分的名額,使得主集團中的衝刺好手們,在中途的衝刺點就不得不先做出一波近似於終點前的衝刺動作。終於讓我們這群觀眾,在比賽中途多了一份緊張感。
在看了五站之後,我有個感覺,今年所選的路似乎比較狹窄。環法賽的路線,本來就經常選擇經過鄉間的道路。但感覺上,以前在看環法賽的時候,除非是山地站的山路,否則即便是進到小鎮,道路至少都有兩台車能輕易錯車的寬度。可是今年的路線似乎窄小的部份佔了滿大的比重,經常都讓集團拉成一長條。此外,這個路線不只狹小,還很曲折,時不時就來個90度大轉彎,或是突然的道路縮減。主集團在通過這些區域時,便經常因為沒有空間往外擴張而發生摔車的事故。好巧不巧,每次摔車幾乎都有主將受到牽連。
如果是從第一站就開始收看的朋友,應該都還記得Astana車隊那位倒楣的車手,因為撞到路邊觀眾彈回來而導致集團摔車的事故。去年黃衫車手 Alberto Condator 就受到牽連,第一天就和 Andy Schleck 拉開了一分多鐘的差距,之後還不知道能不能把差距救回來。
昨天剛跑完的第五站,大概是今年開賽五天以來摔車摔得最頻繁的一站。環法賽官網上第五站的 Image of the day,不像前幾天去播放起點或終點衝線,沒有選擇眾所注目的 Mark Cavandish 衝線,反倒集結了該站中各種摔車事故的畫面。從這邊也可以看到環法賽的難度,不光是體能上的強韌,同時也需要高度的技巧。
今天即將進行的第六站,依舊是個平地站。可是今年的比賽有太多的突發狀況了,實在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就只能期待今天的轉播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