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田間誌:準備工作。剝花生

Peanut1

不斷擠壓的外力弄痛了關節,尖銳的邊緣刺痛了雙手,讓「田間誌」的紀錄工作稍稍停頓了幾天。花生種植進入第二個準備階段,工作場所也從田間移轉回室內,開始耗時的「剝花生」。這項工作不需要太多體力,不花腦力,只需要靈巧的雙手與無比的耐心,一個一個將種子從花生殼中取出。

上一季種的是水稻,家中也沒留花生種子,今年在第一季的花生收獲後,我們便向臨近熟識的農夫購買剛曬好的花生作為種子。家裡的田不大,卻也需要將近四袋50斤(約30公斤)的花生才夠。前陣子我才在臉書上抱怨身體不夠結實,把這四袋花生扛回家就搞得兩臂酸痛,現在則要開始處理這四大袋的花生了。


在台灣,剝花生幾乎是人人都會的技能。過年過節,家中客廳的桌上也往往少不了花生這一味。只要想吃,就不得不學。剝得好不好無所謂,能把外殼去除就行,只有快或慢的差別而已。煮熟的花生確實是這樣,即便花生仁破掉也一樣能吃。但是要拿來作為種子,就不能這樣隨便了。

Peanut3

作為種子的花生必須是完整飽滿的。剛發芽所需的養分,很大一部份都來自飽滿的子葉。要是在剝殼的過程中,不慎將兩瓣子葉分離,勢必影響花生出芽。這時只能不甘心地將它淘汰到一旁,連同那些發育不良的劣等花生,拿來煮成自己要吃的花生湯,或是搗碎做成花生醬。

Peanut2

我總覺得,整個農文化中,這部分是最值得被紀錄下的。農人們總把好的留給別人,自己吃的卻永遠是最差的部分;總是認為自己吃點小虧沒關係,卻不能對不起別人,只要餓不死就好。這些隱匿在日常生活中的小動作,構成了農文化的核心。然而我也發現,除了口語文字外,其他的表現形式很難將這個部分給呈現出來,不得已只好繼續沿用這個泛義的「美德」來指稱。

Peanut4

剝完花生可能讓你很泄氣。剝好的種子重量,大概只有原重量的六成,頂多六成五,還外帶疼痛的雙手。用機器的確可以加快速度,但是被壓碎的花生數量多到讓人覺得浪費。也因此,每每來到種花生的時節,在農戶自家的庭院或家中,仍然聽得到此起彼落的剝殼聲響。

花生剝完後,就可以稍微休息幾天。等翻入田裡的稻梗爛掉,天氣允許花生機下田後,再來進行下一個步驟。趁著休息的空檔,我趕緊把剝花生的「田間誌」剪輯出來,稍稍為今年的花生種植留個紀錄。

留言

熱門文章

差不多食譜:手工巧克力餅乾 Chocolate Cookies

又是手工餅乾,最近一連出了兩份餅乾食譜,這個「手工巧克力餅乾」已經是第三份了。會不會有更多呢?我可以告訴大家,這是肯定的。 要怪就怪這個陰鬱的冬季雨天,哪裡都不方便去,也懶得出去。餅乾櫃空在那邊已經很久了,雖然有時候會嘴饞,但也沒有迫切去補貨的必要。反正經常開伙,平常該有的材料都會有,自己弄個成分完全透明的零食,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再說,用烤箱進行烘焙時,房間會變得比較乾燥,也比較溫暖。在夏天是個折磨,但到了冬天,這種感覺還滿不錯的。 話不多說,開始進行這一道「手工巧克力餅乾」的準備工作。

差不多食譜:白糖粿 Beh Teung Guai 傳統小吃版的台式吉拿棒 Taiwanese Churros

只要有個油炸鍋,將糯米糰炸到表面金黃,裹上白糖,居家版「白糖粿」意外的簡單。 說到這「白糖粿」,就算在台灣土生土長,還是有很多人沒聽過這個點心。要不是它在網路上掀起熱門討論,恐怕到現在也只有老饕知道去哪裡解饞。但現在「差不多食譜」把它搬到回家,讓你在家裡也能自己做來吃。 至於怎麼跟外國朋友介紹,其實困擾了我一陣子。腦子裡根本沒有對應的東西,它很像年糕、麻糬、湯圓,實際上材料也一樣,但做法上的差異卻讓白糖粿又不同於上述那些食物。最後,看到西方的吉拿棒(churro),在做法和吃法上都很類似白糖粿,兩者都是弄成長條油炸,然後裹上糖粉食用。這樣,姑且就把它稱做台式的吉拿棒好了,英文除了音譯的Beh Teung Guai以外,就直翻成 Taiwanese Churros。不同於台北東區賣吉拿棒的 Street Curros,這可是道道地地 Taiwan Street Curros,而且好像只有南部限定喔!說太多了,直接看做法。

Excel運用VBA抓取Yahoo Finance APIs股票資料

Yahoo Finance APIs提供了多樣的應用程式接口,讓使用者能夠獲取Yahoo Finance的資料。這篇文章要介紹的,是多數人會用到的股票資料。實作的例子來自於 http://www.gummy-stuff.org/Yahoo-data.htm ,我只是將內容稍微解釋,並且換成台灣股票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