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跟著我的閱讀腳步】奧罕・帕慕克的《黑色之書》 Kara Kitap

DSC_0010
有些書中的某幾頁文字,之所以會深深烙印在我們心底,讓我們一輩子難以忘懷,並不是因為作者的技巧精湛,而是由於故事似乎有生命。留在我們腦海中、內心深處、或任何地方的這些篇章,對我們的意義並非某位藝術大師的驚世創作,而是溫柔、感人、憂傷的片段,許多年後我們會依然牢牢記住,就如同我們自己生命中的高低起伏,或甚至是更超然的感動。
——奧罕・帕慕克,《黑色之書》,p. 478

纏綿的絹絲,交錯的藤蔓,匍匐的地下莖,這是《黑色之書》讀起來的感覺;混亂的記憶,錯綜的虛實,巧妙的借位,則是《黑色之書》內容鋪陳的格調。在《黑色之書》裡頭,可以發現《白色城堡》的幽靈,可以找到《伊斯坦堡》的影子。在回答身份問題的同時,又涉及記憶的不斷重組,穿梭在現實與夢境交匯之處。所有一切,都處在不確定的幽冥狀態,處在那不可言說、不可辨明的黑色世界。

黑色之書》的故事是這麼開始的:卡利普是伊斯坦堡執業的律師,某天下班回家,迎接他的只有妻子魯雅(土耳其文是「夢」的意思)留下的告別字條,接著他發現魯雅的哥哥耶拉也失蹤了。魯雅是個偵探小說迷,耶拉則是知名的報紙專欄作者,兩人是同父異母的兄妹。卡利普開始對兩人展開偵探般的搜尋,潛入耶拉的公寓,偽裝成耶拉,住進他的房間、接他的電話、穿他的衣服,甚至代筆寫他的專欄。卡利普認為,唯有對耶拉的想法與生活聊如指掌,才能找到心愛的妻子與耶拉。

儘管最後算是有個結局,但耶拉和魯雅都不存在了。帕慕克甚至用文字將畫面塗黑,掩蓋那可能是虛構的現實。讀完將近500頁的內文,卻讓人不禁懷疑究竟有沒有耶拉這號人物?究竟卡利普的愛妻魯雅,是否真為一個夢境?卡利普是不是在做著莊周夢蝶般的噩夢?

黑色之書》確實是本「後現代」小說,但又不止於此。廖炳惠在書末解說時點出,《黑色之書》「涉及文學與真實世界、多重敘事觀點、無以決定的結局或儼然未發生的災難等」後現代小說技巧。同時廖炳惠也指出,這些技巧「都比不上伊斯坦堡在作者帕慕克身上所累積、沈澱的碰撞、雕砌及銘記作用」(p. 498)。

第六章班迪師傅所製造的超現實「假人」,或許是《黑色之書》最能反映敘事認同的段落。現實的人們「披上」了西化的外衣,「相信自己也跟著成為另一種人」,汲汲營營地要成為西方人。用來呈現衣服的假人們,理當受惠於西化影響而大賣。可班迪師傅的假人們卻因為太像土耳其人,反倒受到冷落,只能藏於不見天日的地道中。

西化的熱潮正如火如荼地展開,男士們拋棄土耳其氈帽,換上巴拿馬帽,女士們則摘下面紗,蹬上高跟鞋。
當今的土耳其人不想再當「土耳其人」了,他們想當別的。那就是為什麼每個人大力提倡穿著正式服裝、剃光鬍子,改良語言的發音和字母。另一名商店老闆則簡潔地指出,他的客戶其實不是要買一套衣服,而是要買一個夢。他們真正想要購買的是一個夢想,希望能變成穿著同一件衣服的「別人」。(p. 87)

廖炳惠指出,「『假人』的姿態因而構成了土耳其的『本質』,也隨著這種風潮,所有一切都『變了樣,失去了他們的正統純粹』」(p. 500)。不單是土耳其,變成「別人」似乎是所有追求「現代化」國家的共業。

人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舉手投足、兒子和父親所謂「人類最偉大珍寶」的姿勢,在不知不覺中慢慢變化,消失無蹤,仿佛聽命於某位看不見的「領袖」,取而代之的是一整套從某個不知名的源頭模仿而來的動作。(p. 89)

「那些該死的電影!」(p. 89)當班迪師傅的兒子終於理解這位看不見的「領袖」時,土耳其現代化後那「駭怖、淒惻」及荒謬的四不像認同(p. 500),已經成為土耳其的現實。任何力網狂瀾的努力,都是枉然。唯有找到卡利普的愛妻魯雅,鑽進虛幻與現實的夢境之中,那過往的美好才有可能再現。

但帕慕克卻抹殺了這個可能,在最後的篇章將死亡賜予耶拉和魯雅。然而,耶拉的專欄卻留下「文字之謎與謎之失落」(p. 330),不斷敲開「另類的第三空間」與「黑暗角落」,越過主觀與客觀的世界,穿透虛偽,用種種神啓般的線索引導卡利普,從鏡子的對映中重新體會記憶之中「所有過往的悲傷」(pp. 357-359)。

鏡子本身不會訴說,卻能反映心境。《白雪公主》中的魔鏡,道出壞皇后自身的憂慮;《黑色之書》的鏡子,卻在文字記憶與歷史殘留痕跡內引爆,將博斯普魯斯海峽所連結的東方與西方、現代與過去、自我與他人、虛構與真相,全都映照出來。

海灘上的拾荒漢,過去靠撿拾被巨浪衝上沙灘的錫罐漢拜占庭錢幣討生活,如今他們發現別的東西:像是咖啡磨豆器,多年前被洪水從濱海區的木造房子裡拖出來,拋入博斯普魯斯海峽深處;上面的布穀鳥已長滿苔蘚的咕咕鐘;以及貽貝包覆的黑色鋼琴。到那時候,有一天,我將會鑽過鐵絲網,溜進這個新地獄,去尋找一輛黑色的凱迪拉克。(p. 43)

透過這樣的「拾荒」,我們讀取了奧罕・帕慕克的伊斯坦堡記憶,竊取他的土耳其心智。更甚者,在閱讀過程中交換的主體位置,讓我們自己成了書中的主角卡利普,以及他期望變成的耶拉。「畢竟,閱讀一個人的作品,難道不就是在一點一滴地擷取作家的記憶嗎?」(p. 357)


如果你也對奧罕・帕慕克的《黑色之書》感到興趣,下面提供了博客來的銷售資訊,歡迎大家一起跟著我的閱讀腳步。


  • 作者:奧罕.帕慕克
  • 原文作者:Orhan Pamuk
  • 出版社:麥田
  • 出版日期:2007/02/01
  • 語言:繁體中文

留言

熱門文章

差不多食譜:手工巧克力餅乾 Chocolate Cookies

又是手工餅乾,最近一連出了兩份餅乾食譜,這個「手工巧克力餅乾」已經是第三份了。會不會有更多呢?我可以告訴大家,這是肯定的。 要怪就怪這個陰鬱的冬季雨天,哪裡都不方便去,也懶得出去。餅乾櫃空在那邊已經很久了,雖然有時候會嘴饞,但也沒有迫切去補貨的必要。反正經常開伙,平常該有的材料都會有,自己弄個成分完全透明的零食,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再說,用烤箱進行烘焙時,房間會變得比較乾燥,也比較溫暖。在夏天是個折磨,但到了冬天,這種感覺還滿不錯的。 話不多說,開始進行這一道「手工巧克力餅乾」的準備工作。

差不多食譜:白糖粿 Beh Teung Guai 傳統小吃版的台式吉拿棒 Taiwanese Churros

只要有個油炸鍋,將糯米糰炸到表面金黃,裹上白糖,居家版「白糖粿」意外的簡單。 說到這「白糖粿」,就算在台灣土生土長,還是有很多人沒聽過這個點心。要不是它在網路上掀起熱門討論,恐怕到現在也只有老饕知道去哪裡解饞。但現在「差不多食譜」把它搬到回家,讓你在家裡也能自己做來吃。 至於怎麼跟外國朋友介紹,其實困擾了我一陣子。腦子裡根本沒有對應的東西,它很像年糕、麻糬、湯圓,實際上材料也一樣,但做法上的差異卻讓白糖粿又不同於上述那些食物。最後,看到西方的吉拿棒(churro),在做法和吃法上都很類似白糖粿,兩者都是弄成長條油炸,然後裹上糖粉食用。這樣,姑且就把它稱做台式的吉拿棒好了,英文除了音譯的Beh Teung Guai以外,就直翻成 Taiwanese Churros。不同於台北東區賣吉拿棒的 Street Curros,這可是道道地地 Taiwan Street Curros,而且好像只有南部限定喔!說太多了,直接看做法。

Excel運用VBA抓取Yahoo Finance APIs股票資料

Yahoo Finance APIs提供了多樣的應用程式接口,讓使用者能夠獲取Yahoo Finance的資料。這篇文章要介紹的,是多數人會用到的股票資料。實作的例子來自於 http://www.gummy-stuff.org/Yahoo-data.htm ,我只是將內容稍微解釋,並且換成台灣股票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