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喜歡提姆.波頓(Time Burton)這位老兄的作品,保證你會愛上《找死專賣店》這本小書。沒想到讀完之後,連看世界的角度都不同了:光明的物品可以看到陰影,喪志的念頭卻能發現希望。原本我並不知道《找死專賣店》已經拍成了動畫電影,甚至還得過獎。不過我可以保證,即使不看電影,腦袋也可以從文字中浮現畫面。對我來說,《找死專賣店》就是這麼一本生動的小說。
我必須承認,我買的《找死專賣店》是二手書。這對作者的版稅收入沒有幫助,但對荷包的傷害卻能降到最低。無論如何,不影響這部書的閱讀,也不會阻礙書裡頭那黑色幽默的穿透力。
什麼叫做黑色幽默?老實說,一開始我也搞不太清楚。百度百科引述《大英百科全書》的解釋:「一種絕望的幽默,力圖引出人們的笑聲,作為人類對生活中明顯的無意義和荒謬的一種反映」。簡單來講,就是種令人哭笑不得的幽默。
我覺得,黑色幽默貫穿了《找死專賣店》,令人可以用一笑置之的態度看待「自殺」這個嚴肅的話題。
看吧!這麼愁眉苦臉的一家人,怎麼樣都和快樂扯不上邊。更何況他們的職業屬性,像極了台灣的喪葬業者,即便是露出淺淺的笑容,都算違背職業倫理。在他們店裡,道別的話語永遠只能是「永別」,說「再見」是不被允許的。要是客人沒「死」成,那可是會砸了店招牌的。
故事的張力就來自於這個「不肖子」,這個角色和其他人物的反差實在太過鉅大,怎麼看都與屠氏一家格格不入。
故事好看的地方,往往就來自反差。雖說「找死專賣店」自身就已經和平凡的社會秩序存在著很大的落差,就算是思想先進的法國,我想自殺也是不被允許的,何況還有一家連政府官員都會光顧的「找死專賣店」。然而作者尚.德雷設定的背景就是這樣,除非你不看,要不然也只能接受了。
一開始,故事的焦點可能會在你要怎麼樣結束自己的生命。我說「可能」,是因為每個人注意到的東西都不一樣。要上吊?跳樓?溺水?服毒?或是⋯⋯?儘管我沒讀過《完全自殺手冊》(聽說被禁了!),但是不禁懷疑這個尚.德雷是不是有參考過,要不然哪來那麼多奇奇怪怪的自殺方式,而且推銷的方式還有憑有據呢!還好我的神智還算清楚,心智還算健康,心態也算正面,要不然某些描述還真令人想去嘗試一下。這裡要加註:小朋友請勿模仿!大人也別模仿!總之,不可以模仿!
偏偏店裡頭出了一個怪人,和這群死亡推銷員唱反調。他就像黑暗中的明燈,地獄中的天使。正常人會這麼想,可看在屠氏夫婦眼中,這才是偏離常軌的行為。得要好好「教育」一下這個小兒子,讓他回歸黑暗的家庭。你覺得怎麼樣教最有效?我也不賣關子,答案是看新聞。
不知道新聞媒體朋友們看到作何感想?但是大部份的新聞都充斥著膻、色、腥的問題,報導的都是社會的陰暗面,是國家出問題的部分。還有為了戲劇效果刻意誇大的形容詞,把還好的東西說成糟糕,把糟糕的東西說成完蛋,把已經完蛋的東西丟還給大家,最後說新聞是公正的、主播是清新的。真是有夠詭異的形容!我也為了效果而刻意誇大,不過法國的新聞似乎也差不多,起碼尚.德雷也把新聞當作負面的最佳教材。想要對社會失去信心嗎?想找尋失敗的念頭嗎?看新聞就對了!
但故事的主人公確實有夠奇怪,再怎麼負面的新聞,他也能自其中找到優點。真不知道該說他瞎了,還是傻了,就只有光明面的東西會出現在他眼裡。其他的,完全沒有看見。更可怕的是,他還大力推銷這些美好的概念。他的實踐不單是新聞,在日常生活也開始對家人這麼做。在不斷的讚美與鼓勵下,他的家人竟然被感化了!
我想莊子應該很高興,因為性善論贏了!可是,故事還沒有結束,作者還留了最大的伏筆——天使般的小兒子自殺了!故事也停在這裡。
相信很多人都跟我有同樣的反應:「什麼!」除了「什麼!」也不知道該說什麼。黑格爾在正反兩面的辯證後,還會有個「合」的概念;就算是紀登思,也還有個折衷的第三條路可以走。但是尚.德雷卻是涇渭分明,非生即死。小兒子將大家拖出陰暗的地獄後,自己卻選擇跳進去。為什麼?不應當是人性本善嗎?還是說,再光明的內心都會有自殺的衝動?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
故事就這麼結束了!
說來,這篇不像簡介的書評寫起來真是亂七八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因為正常的就是不正常,不正常的反倒是正常。但是,經過改變之後,不正常的會被正常影響,但正常的似乎有潛在的不正常。總之,這兩個絕對相對概念的對峙、調和、或說是改變,可能得要你親自讀一讀《找死專賣店》才知道。
當然,如果你沒去找死的話,歡迎你加入「跟著我的閱讀腳步」,分享你的想法。
下面提供博客來《找死專賣店》的銷售資訊,有興趣的請自行購買。
什麼叫做黑色幽默?老實說,一開始我也搞不太清楚。百度百科引述《大英百科全書》的解釋:「一種絕望的幽默,力圖引出人們的笑聲,作為人類對生活中明顯的無意義和荒謬的一種反映」。簡單來講,就是種令人哭笑不得的幽默。
我覺得,黑色幽默貫穿了《找死專賣店》,令人可以用一笑置之的態度看待「自殺」這個嚴肅的話題。
這是一家有口皆碑的老店,代代皆以販賣創意自殺產品著稱,不管你是要切腹、自焚、上吊,還是碰觸式、吸入式、口服式的各種毒藥,這裡都可以完全滿足你的需求。
這家小小的家族企業一直都靠悲傷和苦悶維生,家裡的每個人都愁眉苦臉、了無生氣,他們的人生觀黑暗負面,唯一的目標就是讓所有的顧客都視死如歸,幫助他們輕鬆「上路」。
---《找死專賣店》封底簡介
看吧!這麼愁眉苦臉的一家人,怎麼樣都和快樂扯不上邊。更何況他們的職業屬性,像極了台灣的喪葬業者,即便是露出淺淺的笑容,都算違背職業倫理。在他們店裡,道別的話語永遠只能是「永別」,說「再見」是不被允許的。要是客人沒「死」成,那可是會砸了店招牌的。
在老闆屠氏夫婦的精心教養下,大兒子文森(是的,就是跟那位自殺的大畫家梵谷同名)患有嚴重的厭食症,美麗的二女兒馬蓮(沒錯,靈感正是來自那位自殺的美豔女星瑪麗蓮夢露)則極度缺乏自信,每天都想一死百了。就在這樣一片「愁雲慘霧」中,沒想到卻出了個「不肖子」,熱愛生命的小兒子每天都笑臉迎人,甚至還把店裡的自殺商品偷偷掉包。這樣下去可怎麼得了?老字號的商譽眼看就要毀於一旦⋯⋯
---《找死專賣店》封底簡介
故事的張力就來自於這個「不肖子」,這個角色和其他人物的反差實在太過鉅大,怎麼看都與屠氏一家格格不入。
故事好看的地方,往往就來自反差。雖說「找死專賣店」自身就已經和平凡的社會秩序存在著很大的落差,就算是思想先進的法國,我想自殺也是不被允許的,何況還有一家連政府官員都會光顧的「找死專賣店」。然而作者尚.德雷設定的背景就是這樣,除非你不看,要不然也只能接受了。
一開始,故事的焦點可能會在你要怎麼樣結束自己的生命。我說「可能」,是因為每個人注意到的東西都不一樣。要上吊?跳樓?溺水?服毒?或是⋯⋯?儘管我沒讀過《完全自殺手冊》(聽說被禁了!),但是不禁懷疑這個尚.德雷是不是有參考過,要不然哪來那麼多奇奇怪怪的自殺方式,而且推銷的方式還有憑有據呢!還好我的神智還算清楚,心智還算健康,心態也算正面,要不然某些描述還真令人想去嘗試一下。這裡要加註:小朋友請勿模仿!大人也別模仿!總之,不可以模仿!
偏偏店裡頭出了一個怪人,和這群死亡推銷員唱反調。他就像黑暗中的明燈,地獄中的天使。正常人會這麼想,可看在屠氏夫婦眼中,這才是偏離常軌的行為。得要好好「教育」一下這個小兒子,讓他回歸黑暗的家庭。你覺得怎麼樣教最有效?我也不賣關子,答案是看新聞。
不知道新聞媒體朋友們看到作何感想?但是大部份的新聞都充斥著膻、色、腥的問題,報導的都是社會的陰暗面,是國家出問題的部分。還有為了戲劇效果刻意誇大的形容詞,把還好的東西說成糟糕,把糟糕的東西說成完蛋,把已經完蛋的東西丟還給大家,最後說新聞是公正的、主播是清新的。真是有夠詭異的形容!我也為了效果而刻意誇大,不過法國的新聞似乎也差不多,起碼尚.德雷也把新聞當作負面的最佳教材。想要對社會失去信心嗎?想找尋失敗的念頭嗎?看新聞就對了!
但故事的主人公確實有夠奇怪,再怎麼負面的新聞,他也能自其中找到優點。真不知道該說他瞎了,還是傻了,就只有光明面的東西會出現在他眼裡。其他的,完全沒有看見。更可怕的是,他還大力推銷這些美好的概念。他的實踐不單是新聞,在日常生活也開始對家人這麼做。在不斷的讚美與鼓勵下,他的家人竟然被感化了!
我想莊子應該很高興,因為性善論贏了!可是,故事還沒有結束,作者還留了最大的伏筆——天使般的小兒子自殺了!故事也停在這裡。
相信很多人都跟我有同樣的反應:「什麼!」除了「什麼!」也不知道該說什麼。黑格爾在正反兩面的辯證後,還會有個「合」的概念;就算是紀登思,也還有個折衷的第三條路可以走。但是尚.德雷卻是涇渭分明,非生即死。小兒子將大家拖出陰暗的地獄後,自己卻選擇跳進去。為什麼?不應當是人性本善嗎?還是說,再光明的內心都會有自殺的衝動?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
故事就這麼結束了!
說來,這篇不像簡介的書評寫起來真是亂七八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因為正常的就是不正常,不正常的反倒是正常。但是,經過改變之後,不正常的會被正常影響,但正常的似乎有潛在的不正常。總之,這兩個絕對相對概念的對峙、調和、或說是改變,可能得要你親自讀一讀《找死專賣店》才知道。
當然,如果你沒去找死的話,歡迎你加入「跟著我的閱讀腳步」,分享你的想法。
下面提供博客來《找死專賣店》的銷售資訊,有興趣的請自行購買。
- 作者:尚.德雷
- 原文作者:Jean Teule
- 譯者:梁若瑜
- 出版社:皇冠
- 出版日期:2009/08/03
- 語言:繁體中文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