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李騰芳古宅

DSC_8056

「李騰芳何許人也?」曰:「清代舉人李有慶是也。」

這回「影。像。生。活」踏訪的,正是位在大溪的李騰芳古宅。李騰芳古宅,又號李金興古宅或李舉人古厝,目前是國定二級古蹟。這幢李家大宅始建於咸豐十年(1860),落成於同治三年(1864)。大興土木之際,咱們的這位原名李有慶的主人公還是位貢生,也就是俗稱的「明經」。但大宅落成的隔年,也就是同治四年(1865),李有慶便以廿一名的佳績考中舉人。要知道,中了舉人後便有做官的資格,李有慶也因此獲得「騰芳」的官章。自此李宅外埕多了兩座石旗桿座,刻上了李騰芳中舉的名次、年代與科別,作為光耀家族及地方的表徵。

站在今日的大漢溪畔,很難想像桃園大溪曾經是水路通商的口岸。從史料上得知,月眉(大溪)、艋舺(萬華)、滬尾(淡水)之間,曾因大嵙崁(大漢溪)便利的航運而有繁華的商業活動。只要看得仔細些,留存在這些地方的老街區,仍顯露著當年的風華。

李騰芳的父親與叔叔們,善用大嵙崁的航運優勢,往返艋舺、滬尾間經營米穀事業,創建了商號「金興」。此商號正是李騰芳古宅的所有權人,也就是祭祀公業法人桃園縣李金興公的由來。然而李家並非一路順遂,他們也是曾經是渡過黑水溝的辛苦人家。


摺頁上寫著,大溪李家祖籍在隴西成紀。當我查詢隴西李氏時,有這麼一說:唐朝皇帝聲稱出於隴西,唐太宗在修《氏族志》時,將皇族置於諸氏族姓氏之首,更將有功之臣賜姓李。隴西李氏,也成為中國歷史上以隴西郡為郡望的李姓家族。隴西應該位在今日的甘肅省,是距離海邊相當遙遠的內陸地區。但是李騰芳的先祖這一支系,卻不知道為什麼,在宋末的時候遷居福建韶安縣。甚至到了詔安第十一世祖,也就是李善明,更在乾隆時期渡過黑水溝來到臺灣,於臺南一帶上岸 ,後居楊梅,輾轉遷移到現在桃園大溪的小角仔。

一說到詔安,對客家人比較敏感的便直覺聯想到詔安客。詔安客是目前客家最稀少的族群,因為經常和閩南族群雜居在一起,無論是語言、生活習慣幾乎都被閩南人同化了,後生晚輩不小心還會忘了自己是客家人。爆發出的認同危機,在客家研究盛行的現下,似乎成了一種轉機,讓客家子孫或附近的朋友們開始去關注這些可能與自己相關的族群。

李騰芳似乎已經被定調為客家人,理由我並不是很清楚,可能是附近都說客家話,又來自詔安的緣故吧!但是如果李家的家譜傳說(因為真的不可考)是可信的,是否能夠懷疑隴西李氏也是客家人?關於李家系譜的懷疑就暫且到這兒,接下來的身世就有記錄了。

李善明(算起來是李騰芳的曾祖父,李家的開臺祖)搬到大溪小角仔後,他的第五個兒子李先抓,也就是李騰芳的祖父再次搬家,從小角仔的山坡上遷到比較平坦的月眉開墾。這位李先抓在李家被稱作月眉祖,奠定了李家在月眉發展的基礎。可惜李先抓的命不太好,英年早逝後由他的妻子廖女士辛苦地帶著三個小孩子。還好這三個小孩懂得運用大嵙崁(大漢溪)的航運,將米穀做成事業,在艋舺、滬尾之間往返。想必這三個小孩把事業做得是有聲有色,他們建立了商號「金興」。這塊牌匾目前就掛在李騰芳古宅裡頭,古宅周圍也依舊種著大片稻米。

李騰芳原名李有慶,「騰芳」是他的官章。他的父親是李炳生,也就是開設「金興」那三個小孩中的老大。說起來,李騰芳真的是大器晚成,直到咸豐六年(1856)四十三歲的時候才中秀才。三年後(咸豐九年,1859)捐得貢生,也就是捐納「貢捐」取得貢生的身份。這種捐納制度流行在清朝商人的圈子裡,是擴充政治資本的最佳選擇。所謂「有人在京好為官」,商人世家出身的李騰芳絕對懂的!這個時候李家外埕已經有資格豎立旗竿,據說就是靠近房子的那兩座木質旗竿座。

咸豐十年(1860),也就是李騰芳捐得貢生的第二年,李家大宅開始動工。李家的大宅院花了五年的時間,於同治三年(1864)年完工。人生順遂的時候,好事擋都擋不住,隔年李騰芳就以第廿一名的成績高中舉人。自此,原本兩座木質旗竿座前面可以再加上兩座石頭製的,這個事蹟就被刻在上頭,到現在都還清晰可見。這兩對旗桿不僅是光耀家族與地方的象徵,同時也是告知週遭李騰芳是否在家的信號。當李舉人在家時,旗竿便會豎起;反之,則會將旗桿放下。可惜的是,旗竿座上頭應該矗立的旗竿,卻沒能夠保存下來。

除了李騰芳的功名事蹟外,李家大宅的建築規模與形式,讓它成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十大民宅之一。然而李騰芳古宅坐東朝西的格局,卻讓拍攝變成一件難事,只能找對時間去拍你要拍的角度。但是這樣的配置,對住在左右護龍裡頭的子孫是比較舒適的,不會受到太陽西曬或東曬的困擾。

DSC_8026

明確的中軸線與左右對稱的特性,是這棟建築物的特性。然而,在臺灣大部份較具規模的宅第都有這個特性,只不過李騰芳古宅是目前保存得比較好的幾個之一。若真的要與當時的社會背景相結合,在李騰芳古宅四個角落的「銃櫃」恐怕才是比較有特色的。「銃(ㄔㄨㄥˋ)櫃」或作「槍櫃」,又稱「槍樓」,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碉堡。銃櫃為本省昔時民家為防止土匪入侵而設,可用為觀察、監守以及安置火器。可以確定這邊的治安,在李騰芳居住的時期並不是太好。現在四個角落的銃櫃倒得只剩下西北角一個,這一次也沒有開放,沒法走進去參觀。

作為傳統建築的代表,李騰芳古宅還有幾個特點,像是外觀看得到的馬背屋脊、燕尾翹脊、過水門,還有屋內的三通五瓜等結構與裝飾。這幾個部分牽涉比較多的建築專有名詞,我到現在還沒有搞得很懂,得要再去唸一些書才行。但是進到李騰芳古宅,可以多花一些功夫去注意牆上的的木雕、畫作與對聯。儘管清代當時的科舉考的是八股文,但是在自家較為閒適的環境中,仍然可以看到李騰芳的才氣。另外,傳統建築物中還有許多運用雙關、象徵與借用轉化,將花鳥瓜果等拼湊在一起,成為吉祥的圖騰。只可惜許多牆面上的畫作都已經斑駁,很多圖騰也都已經剝落,再不去看,可能就看不到了。

DSC_8067

DSC_8035

DSC_8032

DSC_8019

DSC_8013

DSC_8000

DSC_7961

DSC_7947

DSC_7939

有空的話,到大溪買豆干、吃百年油飯、逛老街之外,還可以到李騰芳古宅裡頭走一走。這地方雖然四周都是田,但是古蹟外側有停車場,不用擔心交通工具沒得放。而且這個地方參觀的人通常都不多,參觀品質會非常非常好。

目前李騰芳古宅在週末提供定時導覽,時間分別是週六、週日10:30、13:30、15:30。如果你是團體的話,還可以另外預約導覽。但是要注意,禮拜一是不開放的,其他時間則是早上9:00到下午5:00。



李騰芳古宅大事紀(source: Wikipedia
  • 1793年(乾隆58年),李騰芳祖父李先抓於月眉頂厝底建家宅。
  • 1856年(咸豐06年),李騰芳中秀才。
  • 1859年(咸豐09年),李騰芳捐貢生(明經匾)
  • 1860年(咸豐10年),始建李騰芳宅。
  • 1860年(同治元年),立肇慶堂匾及作宅內書法,字畫。
  • 1864年(同治03年),李騰芳宅落成(大夫第匾)
  • 1865年(同治04年),李騰芳中舉(文魁匾)
  • 1926年(昭和元年),芝蘭堂落成,位於合院之左側,現已傾頹。
  • 1931年(約昭和06年),翻修廳堂與廂房屋頂。
  • 1951年(約民國40年),翻修門廳與左右護龍屋頂,重建左右護龍之山牆。
  • 1959年(民國48年),葛樂禮颱風造成右側護龍與西北角之外的三個銃櫃毀損。
  • 1966年(民國55年),將內埕與外庭改鋪為P.C。
  • 1985年(民國74年),由內政部公告為台閩地區國定第二級古蹟
  • 1987年(民國76年),桃園縣政府委託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歷史與理論研究室完成《桃園縣二級古蹟李騰芳古宅修復研究》報告。
  • 1992年(民國81年),委託徐裕健建築師事務所進行修護工程設計監造。
  • 1995年(民國84年),規劃修復古宅原貌
  • 1997年(民國86年),修護工程開工。
  • 2004年(民國93年),修護工程完工。


留言

熱門文章

差不多食譜:手工巧克力餅乾 Chocolate Cookies

又是手工餅乾,最近一連出了兩份餅乾食譜,這個「手工巧克力餅乾」已經是第三份了。會不會有更多呢?我可以告訴大家,這是肯定的。 要怪就怪這個陰鬱的冬季雨天,哪裡都不方便去,也懶得出去。餅乾櫃空在那邊已經很久了,雖然有時候會嘴饞,但也沒有迫切去補貨的必要。反正經常開伙,平常該有的材料都會有,自己弄個成分完全透明的零食,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再說,用烤箱進行烘焙時,房間會變得比較乾燥,也比較溫暖。在夏天是個折磨,但到了冬天,這種感覺還滿不錯的。 話不多說,開始進行這一道「手工巧克力餅乾」的準備工作。

差不多食譜:炙燒烏魚子 Grilled Mullet Roe

要吃出烏魚子原本的滋味,只需要用火稍微燒一下就夠囉!無論你是用酒燒,或是拿料理噴槍,利用高溫將表面烤香,就是好吃的烏魚子。當然,蒜苗與白蘿蔔的搭配也是不能少的,或者夾片蘋果,摻和些水果的甜味,也是味覺的一大享受。下面差不多食譜將介紹這兩種烏魚子的炙燒方法,我們是覺得用料理噴槍比較簡單啦!

「抓烏龜」的麻將遊戲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個打發時間的簡單遊戲——抓烏龜。這可是我老爸老媽特別從美國學回來的,是個名符其實的「海歸」遊戲,據說是在下雪時無聊打發時間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