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桃園復興。基國派老教堂 The Tuba Tribe Church - 天國大門的鑰匙孔


用石頭砌成的建築物在臺灣原本就不常見,石造的教堂恐怕更是屈指可數。然而除了材質本身之外,這座石造教堂的特殊名字同樣造就其獨一無二的地位。這就是我在平安夜那天到訪的教堂——「基國派老教堂」。

「基國派」其實是個地名,指的是桃園縣復興鄉的基國派部落。可是該部落名字的發音是「TUBA」,讀起來比較像是「讀法阿」,或是「土巴」,和基國派完全沾不上邊。進一步考究,在臺灣民族資訊資源網的資料中寫著,相傳基國派原本是個漢人名字kyakopay,就因為他住在這個部落,所以文獻上就稱此地為「基國派」。至於土巴則是這個地方盛產的植物名稱,指的是臺灣魚藤,泰雅語的發音就是topa,是他們拿來毒魚用的,所以這地方也被稱作topa土巴。

我不知道臺灣究竟有多少座石造的教堂,但除了「基國派老教堂」之外,一時間也搜尋不到其他的,姑且就當祂是唯一的吧!臺灣的石造建築和地緣有絕對的關係,往往都靠近溪流,而材料大部分是用比較容易堆砌的石板。基國派老教堂外牆的石頭卻明顯不是這麼一回事。


據說建造基國派老教堂的石頭,是動員全村的人力從附近的蝙蝠洞以「一人一石」的方式取來的。能做到這點,除了宗教的力量之外,恐怕也很難有其他的解釋。在2005年《立報》的一篇報導中,當時讀法阿文史工作室的經理「Heday(黑帶)」談到,建造教堂的「每一塊石頭、每一包砂石,都是族人在交通不便的年代,以家戶分工的方式,走過羊腸小徑,從蝙蝠洞和三民街上挑過來的⋯⋯每一塊石頭都記錄著當年生活的情景與部落歷史。」


然而,記錄著部落歷史的基國派老教堂,其功能早已被一旁新建的教堂取代,從民國84年(1995年)後只剩下雜草不斷生長。或許是社區意識抬頭,這座建於1963年,陪伴當地居民半世紀的教堂,在2003年重新整修了屋頂,清洗了石壁,轉型成為文化館。


當天我抵達的時候,作為文化館的老教堂是鎖著的,只能繞著教堂外頭欣賞這名列《臺灣歷史建築百景》的外觀。桃園市政府文化局的網站上,指出設計者黃榮泉牧師「通往天堂之鑰」設計理念的教堂入口。看起來我還不夠格進入天堂,還得多花些時間留在凡間找鑰匙。


站遠一點仔細看,入口處的斜頂與十字架都不是單純的直線,而是稍微具有弧度的曲線。這些細膩的工程,在建造上無疑得花費更多功夫。古樸的造型與細膩的變化,讓基國派老教堂入選了2001年文建會的「臺灣歷史建築百景」。



平安夜的下午,伴著溫暖的冬陽,我在教堂外渡過了相當愉快的時光。這期間遇到了一支拿著登山杖的隊伍,想必是剛爬完蝙蝠洞順道過來的。還遇到開朗的兩家人,直覺就是教會的人,直嚷著在平安夜參觀教堂特別有意義。說起來,我還是在他們的提醒之下,才意會到當天是聖誕節的前夕。只不過這一路上來都沒看到路燈,趁著還有陽光,拍下最後一張照片,我也下山了。



基國派老教堂有一點不好找,得多注意路邊的自行車道導引牌。大致上來說,從大溪的方向過去先走北橫公路(台七線),到了三民國小或派出所前面的小圓環右轉,馬上就會過一座小橋,過橋後馬上左轉桃114公路,有蝙蝠洞和基國派老教堂文化館的牌子。然後沿著桃114往上走大概2.4公里左右,快到蝙蝠洞時注意看左邊叉路指向「基國派」的自行車道指示牌,轉過去200公尺就到了。

要提醒各位,從桃114上去沒多遠,有個公車站就叫「基國派」,偏偏那裡也有一座教堂,旁邊還有一座橋。只不過那座教堂並不是我要介紹給你們的,還得繼續往上走才行。

沒有交通工具的,其實也有公車可以到,班次不多就是了(一天三班)。如果你不住大溪,其實只有兩班搭得到。總之,先想辦法坐到大溪客運站,然後搭「5107大溪—蝙蝠洞」的車上去,坐到蝙蝠洞再往回走一點就會到。或者,你乾脆練練腳力,騎腳踏車上去。這條路線似乎滿熱門的!




留言

熱門文章

差不多食譜:手工巧克力餅乾 Chocolate Cookies

又是手工餅乾,最近一連出了兩份餅乾食譜,這個「手工巧克力餅乾」已經是第三份了。會不會有更多呢?我可以告訴大家,這是肯定的。 要怪就怪這個陰鬱的冬季雨天,哪裡都不方便去,也懶得出去。餅乾櫃空在那邊已經很久了,雖然有時候會嘴饞,但也沒有迫切去補貨的必要。反正經常開伙,平常該有的材料都會有,自己弄個成分完全透明的零食,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再說,用烤箱進行烘焙時,房間會變得比較乾燥,也比較溫暖。在夏天是個折磨,但到了冬天,這種感覺還滿不錯的。 話不多說,開始進行這一道「手工巧克力餅乾」的準備工作。

【豐原大蔥】免揉大蔥佛卡夏 No-knead Leek Focaccia - 差不多食譜

「豐原大蔥」的第二道食譜,就做 大蔥馬鈴薯濃湯 那篇提到的「大蔥佛卡夏」,而且用的還是懶人的免揉方法。不光是麵包,這份食譜還有一個衍生的副產品「大蔥油」,靈感來源就是蔥油拌麵。接著就來看看我是怎麼做的吧! 「大蔥佛卡夏」差不多需要這些材料:(20cm鑄鐵鍋) 豐原大蔥 ...... 1根 橄欖油 …… 適量(150ml左右) 高筋麵粉 …… 200g 鹽 …… 2g 酵母粉 …… 2-3g 水 …… 180-200g 「大蔥佛卡夏」差不多是這麼做的: Step 1. 製作「大蔥油」 說來你可能不相信,製作「大蔥佛卡夏」的「大蔥油」,靈感竟是來自於蔥油拌麵。但是大蔥油製作時需要人在旁邊顧著,而且炸過的大蔥也會拌進麵團裡面,正式製作佛卡夏前就先把這個大蔥油做好。 用小蔥製作蔥油的時候,只有切段丟進油裡去炸。可是我打算把炸過的大蔥一起揉到麵包裡,大蔥纖維比較不好咬斷,就先用刀子給它切碎。要注意的是,這裡我只用蔥白,以及稍微有點厚度的蔥綠,也就是蔥白和蔥綠交界那邊。 接下來,把切碎的大蔥放入鍋中,並倒入橄欖油,用中小火慢慢去炸大蔥。我不想要麵包裡黑黑的,所以炸到大蔥變軟,香味散出,顏色稍微黃一點的時候就可以關火,並將炸過的大蔥撈出放涼。 剩下的油就是大蔥油了,留下來炒菜、拌麵都很不錯。 Step 2. 製作佛卡夏麵團 拿個大碗,倒入高筋麵粉、鹽巴、酵母,再加上水攪拌成團。不用揉,只要成團就可以。 Step 3. 拌入大蔥發酵 往麵團中放入炸過而且放涼的大蔥,用湯匙或筷子拌進麵團。如果你的大蔥瀝的比較乾,再多補一兩匙大蔥油進去。當然,我這種差不多的作法,盛大蔥的碗底就差不多有一兩匙大蔥油了,整碗直接倒進去就好。 拌好後,找個蓋子蓋起來,室溫放一兩個鐘頭進行基礎發酵。也可以直接放進冰箱發酵,隔天再拿出來處理,就像其他的免揉麵包一樣。 Step 4. 移到烤盤 發酵完成,就可以把麵團轉移到烤盤上。我懶得洗鍋子,直接拿炸大蔥油的那個鑄鐵鍋當作烤盤來用。先在鑄鐵鍋(烤盤)底部抹些油,再灑些鹽巴,這樣麵包烤好之後表面就可以咬到一點鹹味。 接著就把麵團直接搬到烤盤,淋點大蔥油,開始用手指戳出佛卡夏特有的孔洞。操作之前記得洗手! 戳完孔後,切點蔥綠用大蔥油泡一下,均勻放在佛卡夏表面,並稍微壓進麵團裡。最後往表面再灑些鹽巴,同樣是在表面就可以嚐到些許的鹹味。這樣,就可以準備烘焙了! Step

差不多食譜:壽桃 Birthday Bunns

「壽桃」可不是老人家生日的專利,小巧玲瓏的壽桃超級受到小朋友歡迎,直說「好可愛喔!」其實壽桃就是一種造型饅頭/包子,只要掌握了這些方法,要做其他的造型都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