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實驗:舌尖上的綠豆芽 A Bite of Mung Bean Sprouts


很多人可能都有這麼一段記憶:小學自然老師要大家帶綠豆,用沾濕的棉花或衛生紙當介質,將綠豆平鋪在上頭,每天澆水並詳細觀察綠豆生長的情形。儘管離開自然課的年代有段不短的時間,還是會想看看綠豆到底怎麼出芽的。特別是最近看到國外有人用玻璃罐在孵綠豆芽,和平常綠豆芽不能見光的認知很不一樣。到底綠豆芽適不適合見光,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自己做個實驗。

這個實驗一點都不嚴謹,既沒有正式的紀錄,也沒有控制變項的對照組,就連換水的時間都很隨性。唯一可以追溯的資料,就是泡水和催芽期間縮時攝影一連串相片的時間。再接下來,因為得放在黑暗之中,我還不知道該怎麼在那種環境下進行縮時攝影,就只能靠大家的想像,補足那三、四天黑暗環境中的生長狀況。廢話說得差不多了,該來介紹一下這罐綠豆芽的實驗,到底用了哪些材料、哪些步驟來進行。

材料:
  • 一些綠豆,你可以從畫面中自己去算有幾顆
  • 清水
  • 一個玻璃罐(醬瓜吃完剩下的)


差不多的實驗步驟:



Step 1. 泡水

把綠豆洗一洗,然後泡水。這個步驟的主要的目是讓豆子脹起來,告訴它這個環境可以發芽了。水要泡多久沒個定數,得要看綠豆的量有多少,但幾個小時肯定是跑不掉的。

我讓綠豆泡了六個小時的水,直到上床睡覺前才把水倒掉,進行下一個步驟。


Step 2. 催芽

跟其他的豆子比起來,綠豆似乎不太需要什麼特殊的催芽動作。只要保持潮濕,十幾個鐘頭後就會發芽了。從縮時的影片可以看到,速度快的只要四、五個鐘頭就開始發芽,慢的則要等上十幾個鐘頭。還真不知道綠豆發芽的條件是什麼!


總之,過了15個鐘頭,等到我沒興趣管綠豆芽時,用水沖過,並且把水瀝掉後,蓋上不透光的袋子,讓綠豆芽開始生長。


Step 3. 黑暗中生長

這個部分還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拍,光線少到拍不出能看的相片,就讓大家自行想像了。這四天罩著不透光袋子時,只要早晚沖水,把水瀝乾就行了。

豆子發芽時會產生大量的熱能,讓溫度升高。量大的話,似乎幾個小時就得灑水降溫,否則綠豆芽因為過熱爛掉。這個實驗的量太少,綠豆芽不會有過熱的狀況,只要保持潮濕就行。


Step 4. 見光囉!

經過泡水和催芽的那一天,加上後來在黑暗中的四天,前後總共五天的時間,我的綠豆芽好像已經長過頭了,總感覺應該提前一天收成才是!但是看起來瘦瘦小小營養不良的樣子,又覺得要給它多點成長時間。還好是實驗品,量也不多,就這樣吧!


當然,這批綠豆芽並不是孵來當盆栽,而是一開始就打算拿來吃的。當天晚上下麵,就一道把這一小罐綠豆芽丟下去煮。結果不太好吃,也因為量太少不太有吃到感覺。結論:這是一次失敗的實驗!


看到國外用透明玻璃罐在孵的影片,似乎也沒有特別放在黑暗的環境中,只不過他們收成的時間似乎比較早。不過台灣的綠豆芽社群似乎沒人那樣孵,只好再找時間來做個實驗,看看味道究竟怎麼樣。

留言

熱門文章

差不多食譜:手工巧克力餅乾 Chocolate Cookies

又是手工餅乾,最近一連出了兩份餅乾食譜,這個「手工巧克力餅乾」已經是第三份了。會不會有更多呢?我可以告訴大家,這是肯定的。 要怪就怪這個陰鬱的冬季雨天,哪裡都不方便去,也懶得出去。餅乾櫃空在那邊已經很久了,雖然有時候會嘴饞,但也沒有迫切去補貨的必要。反正經常開伙,平常該有的材料都會有,自己弄個成分完全透明的零食,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再說,用烤箱進行烘焙時,房間會變得比較乾燥,也比較溫暖。在夏天是個折磨,但到了冬天,這種感覺還滿不錯的。 話不多說,開始進行這一道「手工巧克力餅乾」的準備工作。

差不多食譜:炙燒烏魚子 Grilled Mullet Roe

要吃出烏魚子原本的滋味,只需要用火稍微燒一下就夠囉!無論你是用酒燒,或是拿料理噴槍,利用高溫將表面烤香,就是好吃的烏魚子。當然,蒜苗與白蘿蔔的搭配也是不能少的,或者夾片蘋果,摻和些水果的甜味,也是味覺的一大享受。下面差不多食譜將介紹這兩種烏魚子的炙燒方法,我們是覺得用料理噴槍比較簡單啦!

「抓烏龜」的麻將遊戲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個打發時間的簡單遊戲——抓烏龜。這可是我老爸老媽特別從美國學回來的,是個名符其實的「海歸」遊戲,據說是在下雪時無聊打發時間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