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窺探洋蔥的秘密:顯微鏡下的洋蔥鱗葉表皮與細胞 Onion Bulb Leaf under a microscope

在這段嘗試使用顯微鏡來拍攝的期間,「洋蔥表皮」可以說是最容易製作的玻片標本,沒有之一。只要剝開來,攤平,滴上水,蓋上玻片,基本就完事了。怪不得學校的生物課本,都會拿洋蔥表皮來設計實驗。但是想要看到鱗葉的橫切面,那就得要練練刀功,並試試你的運氣了。

洋蔥表皮是比較容易處理的樣本,這次拍攝我們就從撕皮開始。只要不是最外面那層乾掉的表皮,用哪一層都無所謂。我也沒有拿整顆洋蔥,就拿做菜切下來的地方。這樣的大小對於顯微鏡觀察來講,已經相當足夠了。


洋蔥皮剝下來後,放在滴了水的玻片上,再滴一滴水,蓋上蓋玻片。這樣一來,觀察用的玻片標本就完成了。接著放上顯微鏡的載物台,調整鏡頭到適當的高度(大約一公分),然後調整標片標本位置,調整光源,最後再進行細微的對焦,就可以開始你的觀察了!

洋蔥表皮細胞 40x

先用顯微鏡的低倍鏡來看。這架顯微鏡最低的放大倍率是40倍,可以看出洋蔥表皮的排列狀況,而且也很清楚看到表皮有深淺不一的顏色。

洋蔥表皮細胞 100x

放大到100倍,可以看到細胞裡面還有東西。透明一點的細胞會比較清楚,可以看到細胞核。有的除了細胞核外,好像還有其他的東西。

洋蔥表皮細胞 600x

繼續放大到600倍,細胞核變得更明顯了。除此之外,可以看到細胞邊緣有兩層構成。生物課本裡面介紹過,外層的是細胞壁,內層的是細胞膜。然而,在有顏色的細胞中,細胞核就沒有那麼明顯。

洋蔥鱗葉剖面 40x

看過洋蔥表皮,現在把洋蔥的鱗葉做剖面,看看裡面的細胞構成。切了很多片,終於有一片切的比較成功,可以看到上面一層薄薄的紫色表皮。這層紫色表皮就是剛剛看了很久的洋蔥表皮。中間還有帶點綠色的部位,這應該是維管束。

洋蔥鱗葉剖面 600x

直接放大到600倍,可以明顯看出紫色的表皮細胞比較扁平,底下構成洋蔥肉的透明細胞則比較大顆。問題是紫色的花青素好像只集中在表皮而已,底下那些通通沒有。但畫面的右下角,也就是靠近維管束的周邊有綠綠的,移過去看看。

洋蔥鱗葉剖面 600x 靠近維管束

在細胞內可以看到一顆顆綠綠的小球,不知道這些是不是葉綠體,或者只是有綠色色素的有色體。仔細再想想,剝開洋蔥後確實有一條條綠色的紋路,這些綠綠的小球應該就是那些紋路出現的地方。

我能看懂的部分只有這個樣子!如果有哪些高手看到,還請多多指教。

留言

熱門文章

差不多食譜:手工巧克力餅乾 Chocolate Cookies

又是手工餅乾,最近一連出了兩份餅乾食譜,這個「手工巧克力餅乾」已經是第三份了。會不會有更多呢?我可以告訴大家,這是肯定的。 要怪就怪這個陰鬱的冬季雨天,哪裡都不方便去,也懶得出去。餅乾櫃空在那邊已經很久了,雖然有時候會嘴饞,但也沒有迫切去補貨的必要。反正經常開伙,平常該有的材料都會有,自己弄個成分完全透明的零食,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再說,用烤箱進行烘焙時,房間會變得比較乾燥,也比較溫暖。在夏天是個折磨,但到了冬天,這種感覺還滿不錯的。 話不多說,開始進行這一道「手工巧克力餅乾」的準備工作。

差不多食譜:白糖粿 Beh Teung Guai 傳統小吃版的台式吉拿棒 Taiwanese Churros

只要有個油炸鍋,將糯米糰炸到表面金黃,裹上白糖,居家版「白糖粿」意外的簡單。 說到這「白糖粿」,就算在台灣土生土長,還是有很多人沒聽過這個點心。要不是它在網路上掀起熱門討論,恐怕到現在也只有老饕知道去哪裡解饞。但現在「差不多食譜」把它搬到回家,讓你在家裡也能自己做來吃。 至於怎麼跟外國朋友介紹,其實困擾了我一陣子。腦子裡根本沒有對應的東西,它很像年糕、麻糬、湯圓,實際上材料也一樣,但做法上的差異卻讓白糖粿又不同於上述那些食物。最後,看到西方的吉拿棒(churro),在做法和吃法上都很類似白糖粿,兩者都是弄成長條油炸,然後裹上糖粉食用。這樣,姑且就把它稱做台式的吉拿棒好了,英文除了音譯的Beh Teung Guai以外,就直翻成 Taiwanese Churros。不同於台北東區賣吉拿棒的 Street Curros,這可是道道地地 Taiwan Street Curros,而且好像只有南部限定喔!說太多了,直接看做法。

Excel運用VBA抓取Yahoo Finance APIs股票資料

Yahoo Finance APIs提供了多樣的應用程式接口,讓使用者能夠獲取Yahoo Finance的資料。這篇文章要介紹的,是多數人會用到的股票資料。實作的例子來自於 http://www.gummy-stuff.org/Yahoo-data.htm ,我只是將內容稍微解釋,並且換成台灣股票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