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09的文章

《尋情歷險記》找一個相愛的人有那麼難嗎?

感謝各位的大力支持,「 影。像。生。活 」再次受邀去欣賞八月底即將再次上映的電影《尋情歷險記》。《尋情歷險記》是導演吳汰紝所執導的一部紀錄片,曾經在二月份西洋情人節時放映過,現在又要在即將到來的七夕情人節上映。華納兄弟那邊公佈的日期是8/28晚場起,在全國各大戲院放映,詳情請看《尋情歷險記》的 官方部落格 。 說到大家對紀錄片的刻板印象,總是脫離不了無聊、沈悶的排場,加上一大堆導演覺得很有意思但觀眾卻看不懂的劇情安排。不過《尋情歷險記》卻選擇了另外一種方式,用非常生活化的婚姻愛情為主題,不斷地去問「為什麼」。為什麼我認識的朋友一個個都結婚了?為什麼結婚的不是我?為什麼我就是找不到另一半? 《尋情歷險記》圍繞在「媒婆」陳海倫和她搓合的多對年輕夫妻身上,大量的採訪片段表達他們如何決定婚姻,以及婚後相處的點滴。以這些題材為藍本,《尋情歷險記》不僅讓紀錄片變得通俗易懂,更添加了許多生活化的幽默片段,讓紀錄片更加輕快。例如 官方部落格 上頭所摘錄出的幸福金句: 我告訴你一個好消息: 什麼好消息? 那個我九月三十號要結婚 喔!你要結婚喔 可是我撅一個男生欸 怎麼樣? 嘴巴破了,火氣太大 罵人太多就會嘴巴破 當然,紀錄片除了敘說故事外,更重要的是表達觀點。導演會在訪問片段入鏡,用親身經歷說明她過去的情殤,以及對婚姻的渴望。 《尋情歷險記》以正面、積極、實際的心態來看待婚姻這件事。撇開了少女漫畫與偶像劇中的浪漫愛情,而去訴說平凡人追求婚姻的相互成長過程。對於戀愛,媒婆陳海倫有一套獨特的觀點,她認為年輕人不該浪費時間談戀愛,愛情可以從婚後才開始經營。她又說,對於挑選對象不要有太多成見,選對象就像選衣服,不先拿來配配看怎麼知道合不合。或許在她的觀點中,給別人一個機會,也給自己一個機會,來為自己的人生找到一個伴侶。 對於近來越來越流行的宅男和拜犬來說,看了《尋情歷險記》或許能讓你有點勇氣勇往直前,挑戰一下尋找愛情的歷險過程。 在YouTube上可以找到《尋情歷險記》10分鐘的精華版本,在這邊也一起放上來給各位參考。 本片將於8/28晚場再次上映,有興趣的朋友們歡迎前往觀賞。 尋情歷險記官方部落格 尋情歷險記 精華短片

回顧 2009 環法自行車賽

2009年的自行車環法賽真的結束了,Alberto Contador再次穿上了環法賽的黃衫。儘管實際的比賽大約在昨天半夜就結束了,不過國內的交通電視台的轉播卻晚了半天。無論如何,在台灣的無線電視台能看到棒球、世界運動會以外的賽事,已經讓人感到相當幸福了。 今年我好像特別熱衷在收看環法賽上。不但每站都設法從網路上尋找現場直播的畫面,隔天還準時收看交通電視台的播出,不僅複習前一天的賽事,更藉著車評的講解看看自己有沒有漏掉哪些資訊。往年的七月我好像要同時注意兩個賽事,一個自然是環法賽,另一個則是美國職棒洋基隊的比賽狀況。但是今年王健民又受傷了,倪福德的比賽民視又沒轉播,看美國職棒的動機自然就少了。儘管今年還有高雄世運,但是面對一堆根本不知道規則的賽事,還是來看規則簡單的環法賽比較輕鬆。 其實環法賽真正執行時的規定好像滿多的,不過看比賽的我們只要記住一點就夠了:誰衝第一誰就是第一。雖然是這樣,但是由於環法賽是多天多站的賽事,對於第一名的自然有些不同的算法。除了每站第一名的單站冠軍外,還有黃衫、白衫、綠衫和紅點衫四種總成績的獎項。黃衫和白衫的計算方式都是總時間最短的車手,只不過白衫限於25歲以下車手,算是給他們的一種獎勵。綠衫和紅點衫則是積分制的計算,在各站中都會設有一些衝刺點和登山點,通過這些衝刺點或登山點前幾名的選手會獲得一定的積分,而衝刺分數最高的就能穿上綠衫,登山積分最高的則是穿上紅點衫。 今年的環法賽對選手來說應該是相當痛苦的賽事,直到倒數第二站才真正將大致的結果確定下來,而且這站還是今年環法賽中難度最高的一個山地站。往年大概剩下三、四站時就已經可以確定大概的排名,最後的重點應該只有一個個人計時賽,確定黃衫車手可以靠著個人能力獲此殊榮。今年卻在個人計時賽後,還另外排了一個山地站,令比賽增添了更多變數。雖說前兩名幾乎已經抵定,但三到六名的差距卻相當微小,因此直到爬上了風禿山(Mont Ventoux),才確定了這些名次。 比起去年的賽事,我覺得今年比賽的可看性增添了許多。比較可惜的是Condator可能為了團隊的成績,而沒有在風禿山(Mont Ventoux)上像Andy Schileck一樣發動一波波猛烈的攻擊。要不然憑著Condator優異的爬山能力,Astana車隊應該可以再多拿一個單站勝利。只不過,他們隊中的Armstrong可能就保不住第三名的位置了。或許我

太陽被吃掉了啦!2009日偏食

前幾天看到新聞,說今年七月廿二號會出現難得一見的日全食。台灣的地理位置比較偏,沒辦法看到日全食,只能看到日偏食,但是覆蓋率也有85%。為了這個百年難得一見的天文奇景,平常都兩三點才就寢的我,前一天晚上硬是灌了兩杯威士忌,十二點早早就躺到床上去睡了。當然,為了保險起見還是設了鬧鐘,以免我睡起來後太陽已經被天狗給吐出來了。 好像因為太早睡,結果鬧鐘還沒響自己就爬起來了。起床後再次檢查中央氣象局發佈的 天文特報 ,確定一下日食發生的確切時間,接著開始準備手邊能用的器材。首先,當然是確定相機的電力,以及那顆70-300mm的鏡頭能否正常運作,接著上腳架。就這麼往頂樓出發。 沒有特別去買太陽濾紙還真的拍不起來,怎麼拍光就怎麼漏。明明就看到新月狀的太陽,就是拍不起來。後來旁邊冒出一個人,帶著一片電銲用的黑色鏡片默默地出現在我旁邊。因為日食的關係整個天空都變得灰灰暗暗的,感覺上就是那種鬼魅隨時會出現的氣氛。這位老兄無聲的現身,差點沒把我嚇到。不過,他那片黑色鏡片還真是好用,一手拿著遠遠地,就這麼把日食給記錄下來了。 拍到日偏食後,我就很高興地跑回房間。不過這時候天色依舊是灰濛濛的,抽出底片的黑色片頭當濾鏡,換到陽台去拍。在數位相機充斥的年代,很多人可能根本搞不清楚底片長什麼樣子,這時候我就很慶幸自己還在玩底片,因此手邊還有黑色的片頭可以用。比起電銲用的黑色鏡片,我覺得透過底片所顯現的顏色更漂亮。 可是不管是用電銲的黑色鏡片或是透過底片,還是比不過天然的減光鏡來得好用,那就是「雲」。拍到10點左右,天空開始出現了一些雲層把太陽給遮住了。然而,這些雲層又沒有厚到把太陽完全遮住,而是讓部份的陽光透出來。如此絕妙的時機,此時不拍更待何時,當然把鏡頭拉到最遠的300mm,卡擦卡擦地不停按著快門。 我趁著雲層散去的時候跑回電腦旁,看到老媽剛好在skype線上,馬上就發了訊息要她出去看太陽。沒想到老媽竟然跟我說,虎尾那邊天空陰陰的看不到太陽,而且感覺快下雨了。結果老爸跑出去看才知道,天空暗暗的不是因為要下雨,是因為日食太陽被擋住的關係。他們倆個壓根沒想到日食這回事!結果,告訴他們後就換他們出去當后羿拿相機射太陽了。 這次沒有多餘的器材做定時攝影,但是我把五個不同時間點的照片擺在一起,這樣多少可以看出太陽的變化吧!當然,後來都手持沒上腳架,拍攝的角度都不一樣,不過意思到就好了啦。在沒有特殊濾鏡、

新玩具!Nikon 標準鏡 Nikkor 50mm F1.8 D

我又拜家了!明明口袋空空的,卻還是忍不住瞎拼的慾望,怪不得覺得最近的小朋友緣越來越差。只不過這次我沒到現場參與廝殺,而是請淞胖從拍賣上搜尋到的中壢店家幫忙帶,省下來的運費就買了鏡頭前的那片保護鏡。 這次瞎拼的對象是Nikon的標準鏡,Nikkor 50mm F1.8 D,是目前還在生產的三顆標準鏡中最便宜的一顆。其他兩顆都擁有 F1.4 的超大光圈,一個是D鏡,另一個最近才出來的則是G鏡,而每一個等級的產品價位幾乎都是前一個的兩倍(多)。和D鏡不同的是,G鏡是沒有光圈環的,也就是說鏡頭的光圈設定必須仰賴機身。這麼一來,我那台純手動的FM2就沒辦法使用了。但是我也不需要煩惱這個,因為預算只允許我買最便宜的那顆。 其實買下這顆鏡頭也不是一時衝動,早在購入D70那台數位機身後,就已經有了這個想法。只不過當初先買了便宜的70-300mm 1:4-5.6 G望遠鏡頭,而50mm的焦段原本那顆18-70mm的Kit鏡就可以應付了,於是這個想法始終停留在想法的階段。這幾個禮拜卻突然有一股衝動,開始密切搜尋這顆標準鏡的訊息,硬是狠下心把它給買了下來。 上面那幾張圖就是裝上標準鏡的FM2,我想這顆標準鏡會有好一陣子裝在FM2上吧!當然,拿到鏡頭之後還是得趁七天可以換貨的鑑賞期,好好測試一下這顆鏡頭的能耐。關於這點,似乎和使用者的技巧有較大的關連。所以我就把它裝在D70上面,試試看自動對焦有沒有問題,光圈調整後葉片有沒有差別,當然也就試拍了幾張照片。 首先請到了不會拒絕我的河馬來當model,他說:「要拍可以!但是要拍帥一點!」這時我嘴上雖然說著好好好,但內心卻不斷地想:「你就長這樣子!再怎麼拍也還是那樣!」反正都請來了,就請他擺出一如往常的不屑神情。 Nikon D70不是全片幅的機身,當時也沒有全片幅的數位機身,所以一般鏡頭搭上去焦段要乘以1.5,也就是說,50mm的鏡頭使用起來其實是75mm的焦段。這也沒什麼不好,習慣一陣子後就可以輕鬆運用了。在測試時我沒用閃光燈,而是把光圈開到最大的1.8。在室內只有一盞日光燈,外加ISO 200的狀況下,還是可以輕鬆達到安全快門。對我這種夜拍懶得帶腳架的人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但是景深也太淺了啦!背景糊掉也就算了,那是原本意料中的事,但是一隻眼睛清楚,另一隻模糊就不是預期狀況了啦。當然,這種狀況只要把光圈縮小就解決了。不過這只是試用,測試鏡

很炫的 Flickr Widget !!!

Roy Tanck 's Flickr Widget requires Flash Player 9 or better. Get this widget at roytanck.com 這幾天在網路上到處亂逛時,被我發現這個很炫的Flickr Widget。轉轉轉的效果看起來很棒,設定又很簡單,就先把它放到 G8 Blog 去試用看看,順便在這裡放一個比較大的版本測試。有看到的朋友們請告訴我這種效果如何。 使用的方法相當簡單,只要在表格裡面填入圖片的RSS Feed網址,設定大小、背景顏色後,按下Generate code snippet,再將原始碼貼到部落格或側邊欄中就好了。 我用的是Flickr相簿,所以從Flickr那邊先複製RSS Feed網址,接著設定大小為350x350,再將底色設為透明。這樣子,你就可以看到上面的那個照片球了! 不只有Flickr可以用喔!輸入Picasa的RSS Feed一樣做出來喔!快來 創造屬於你的Flickr Widget !

Matisse 15-year Single Malt Whisky

前幾天才說我不是酒鬼,看到這個標題馬上就破功了。好吧!在自己家裡我是有酒不拒的,管他是啤酒、葡萄酒、玉露抹茶酒、或是這種威士忌,既然都開了就趕快把它喝了,免得放太久變成醋,那可就不太好囉。 平常都沒在喝酒的我怎麼會有突然買了一罐酒?說到這個,又得說到淞胖了。他的日本快樂行意外讓我們逮到,所以特別在他出國前塞了一些曼尼(Money)給他,請他從免稅店隨便帶一罐威士忌回來。 因為我和淞胖都不懂酒,就隨便找了她最愛的張學友代言過的Matisse,想說裡面會不會有張學友海報。結果當然是沒有啦!張學友代言是多久以前的事,怎 麼可能到現在還留著他的大頭呢!就算沒有張學友,威士忌還是好東西。前幾天淞胖藉口說要來看環法直播,還很有誠意地帶著台灣名產鹽酥雞當作下酒菜,當天就 把這瓶Matisse十五年單一純麥威士忌給開了。 平常沒在喝酒,我房間裡面當然不會有酒杯,只有IKEA最便宜的那種馬克杯,還有吃麥當勞無敵大麥克送的可樂杯。平常用來泡牛奶、喝茶、喝咖啡都剛剛好,可是這種大小的杯子拿來喝威士忌,不醉倒才怪!想了一下,我好像有比較小的玻璃杯子,前一陣子搬家才看到過。稍微翻了一下,果然找到了三個印有HOLLYWOOD的玻璃杯,好像是去環球影城買的紀念品。這種大小拿來喝應該差不多啦,起碼比馬克杯好多了。 寫到這裡,每次都在記錄生活瑣事也不太好,活著還是要有所長進才行。於是,我上網查了一下威士忌的相關「知識」,對愛好者來說這可能只是「常識」。威士忌是以麥芽與玉米等穀物釀造而成,因為放在木桶中等待熟成,使得酒液吸收木桶的物質而呈現琥珀色。威士忌的生產國主要是蘇格蘭、美國與加拿大,但最近有看到台灣產的葛瑪蘭威士忌,不知道味道如何! 蘇格蘭威士忌可大略分為:『單一純麥威士忌』(Single Malt Whisky)與『調和式威士忌』(Blended Whisky),前者的酒液來自單一蒸餾廠,並未再摻入其他蒸餾廠的酒液,因此各廠牌的氣味與特色鮮明;後者則是混合兩個以上蒸餾廠的酒液而成,有些還會加入部份由穀物釀造的酒液,口感經過調製較單一純麥威士忌平易近人,是威士忌引用的主流。 --- 威士忌的基本常識 你問我比較喜歡哪一種?關於這點,你真的把我當酒鬼嗎?我自己買過的只有這一罐,其他喝下去的根本就不知道是什麼。不過有機會我會去嚐嚐,到時候再跟你們分享。 這篇雖然在寫Matisse,但是我還滿期望去宜

日本原裝進口的玉露抹茶(酒)

好久沒發表文章,今天來向各位介紹個日本限定的怪異飲料--玉露抹茶酒。認識我比較久的都知道,我是個日文文盲,除了漢字之外其他的都看不懂,所以你們就自己研究一下罐子上到底寫了什麼吧! 說到這罐飲料,就不得不提到松胖的日本行,因為這是她特意從日本帶回來的,而且還只有一罐。她從日本玩回來後就跟我說: 老哥! 你一定要試試這個! 這是酒喔! 它的味道很神奇喔! 好在我認識松胖也不是一天兩天,如果是正常的食物,她怎麼可能只有帶一罐!這事一定不單純。但是也因為我是日文文盲,除了玉露、抹茶和酒之外,其他的說明都看不懂。就算看得懂「玉露」兩個字,也不知道是什麼!反正書也看不下去,喝了酒應該比較好睡吧!剛好看到松胖在 MSN 線上,就順便跟她聊了起來。 「老哥先警告你喔~」 要說啥? 「味道......或許很特殊」 明天不上課,可以拉肚子啦,哈哈! 「哈哈哈」 「那你趕快喝喝看」 就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我打開了這罐玉露抹茶(酒),小心翼翼地嚐了起來。 第一口有綠茶的味道 然後有一股淡淡的酒味 酒味超淡的 「挖~老哥你真是品酒師」 「那你覺得好喝嘛?」 後面還有一股甘甜的味道 還可以接受啦 「甘甜??」 但沒有很好喝 這種酒有點甜甜的 「挖~老哥你太強了」 「我喝第一口就覺得想吐了」 「喝兩三口就把它倒掉了」 我就知道松胖一定不懷好意,故意拿奇怪的東西給我試吃,還好我可以接受的食物範圍很廣。不過,要說這個是酒,好像說不過去。沒什麼酒味,根本就是綠茶嘛!這種啤酒加綠茶的做法,還是台灣飲料店賣的海尼根綠茶比較好喝,裡面還會加些水果的甜味進去。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四不像飲料,口渴的時候是可以喝啦,但是不會想再去買第二罐就是了。 罐子後面寫了一堆看不懂的成份和說明,不過那個5%指的應該是酒精濃度吧!事實上,酒精濃度5%的飲料對我來說只是有味道的水,上次喝馬拉桑也是這個狀況,喝完以後一直懷疑那個是不是酒!還是威士忌、白蘭地這種濃度比較高的酒比較有感覺。 寫成這樣好像我是個酒鬼!其實我是很少喝酒的,沒必要盡量不碰。雖然說喝一點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思路會暫時比較清楚,但是沒辦法持續很長的時間,馬上就躺到床上去了。再說,酒水錢實在是滿貴的,我還是乖乖喝可樂就好!

2009環法賽 - 自行車文化

環法賽是自行車界最盛大的賽事,其重要性甚至超過奧運。對法國來說,這項運動賽事已經不單是體育活動,而是種民族記憶,是個國家認同。關於這點,我受限於法文而無法做較為深入的研究,在這邊也就不談了。但是,我們可以從今年(2009)環法賽在YouTube上提供的短片,旁敲側擊地大膽猜測,我想結果應該不會差太多。 我從2007年開始看環法賽,可是對某些人,特別是法國人來說,環法賽是個不能錯過的節日。像上頭影片中這位83歲的老兄Andorre-Arcalis,他已經看了一輩子的環法賽,到現在還非常地熱衷。他甚至隨著比賽的進行而轉移陣地,為的只是在路旁幫那群呼嘯而過的選手遞上飲料。他說:「隊伍中的選手們常常拿不到飲料,他們一定很口渴,所以我站在這邊遞飲料給他們。」他的動機十分單純,但在這個只有競爭的賽事中,添加了不少的人情味。 要知道環法賽在比賽之前會進行交通管制,所以必須要提早就位待命,還得等到比賽結束後才能離開。這位83歲的老兄在那邊等了一天,大概只有幾分鐘選手會從他身旁呼嘯而過,在這個空檔他大概也只能發放一打飲料而已。影片中有這麼樣的一個鏡頭,當選手高速通過時,他發出懷裡所有的飲料,當隊伍離開後,他對著鏡頭說:「就這樣了!」之後,他又繼續前進下一站,同樣在定點等上一整天為少數幾個選手發放飲料。 這樣的報導非常地溫馨,和環法賽追求的速度呈現非常大的對比。我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這類的報導了。其實每年環法賽在比賽之外,都會做一些幕後工作的介紹,讓大家知道是什麼支撐起這麼大的一個賽事。其實用「賽事」來形容環法已經不太恰當,它已經算得上是種「文化」了。 環法賽舉辦的時間,恰巧是歐洲放暑假的時間,比賽進行也挑選在中午到傍晚這段時間,剛好讓農民在早上辛勤的工作後,在傍晚看到比賽的結果。這種配合大眾作息的賽事安排,我想是成就環法賽成為一種法國文化代表的主要因素。台灣因為和法國有六個鐘頭時差的關係,比賽大概是晚間七點到十一點左右,也頗適合收看即時轉播。從看了環法賽之後,我就一直在思考,這種自行車競速的運動有沒有機會移植到台灣來?有沒有可能去打造台灣的自行車文化? 台灣擁有國際知名的自行車製造商,Giant的車款也經常可以在環法賽中看到,但是自行車的環境好像十分欠缺。現在各個鄉鎮幾乎都在建造自行車道,好像這些自行車道也可以作為政績之一。可是,台灣所建的自行車道是讓人慢慢騎的,道路狹小又經常湧進一堆人

紐西蘭航空:一絲不掛的逃生示範

剛在Yahoo新聞看到一則聳動的標題:「 一絲不掛!紐航逃生示範 」。一想到機艙服務員大部分都是女性,我當然立刻到YouTube去搜尋這則紐西蘭航空的影片。 雖然我不知道該則廣告的標題是什麼,但是不用想也知道點閱率一定超高,所以打上New Zealand Airlines或者Air New Zealand後,第一筆資料就沒錯了。 這些短片的賣點在於,機組員身上的制服是用人體彩繪畫上去的。儘管少了機師、空服員那制服筆挺的感覺,但是每個人的身材都很棒。不論是男是女,應該都看得很過癮。看看上面那則廣告就知道了,空少拖著行李箱走過候機旅客時的目光,女乘客看到貨運員結實身材的興奮,還有男乘客時接過空姐咖啡的尷尬表情。這些誘惑的元素,不斷地挑逗著你的想像,讓人不自覺地專注在影片想表達的主題上。 可是看完後,卻令人有點失望。雖然標題是一絲不掛(Nothing to Hide),但事實上什麼也沒看到。這些短片用了各種物品,加上「安全」的拍攝角度,最後只有男性機組員的激凸。身為一個男性,這對我實在沒有吸引力。可是那種令人不斷遐想下個鏡頭會出現什麼的手法,應該就達到影片的目的了。 對照慣常使用的安全逃生說明短片,這個顯然有趣多了! 下面附上兩則YouTube影片的連結: Air New Zealand staff has nothing to hide Bare essentials of safety from Air New Zealand